钛合金电流辅助微成形多场耦合效应多尺度模拟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797043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流辅助微成形由于其高效,环保的特点,在微成形领域有着很大的应用空间。电流流过金属材料时,产生大量的焦耳热会使材料的力学性能发生改变,因此其作为一种新型热加工工艺受到了科研人员广泛的关注。由于金属材料在电流激励下发生塑性变形时会产生与常规热加工不同的变形行为,为了更系统的了解电流下材料的变形规律,进行基础实验及模拟预测是十分有必要的。本课题将在宏观和介观两种尺度对电流的电热耦合效应进行模拟仿真,同时进行电流辅助微压缩实验和电流辅助微镦粗工艺的仿真研究。在宏观尺度下,不考虑材料内部微观结构的影响,认为材料是均匀介质,以平均电阻率、热导率作为材料整体的电热物性参数进行电热力多场耦合的仿真。利用DEFORM-3D有限元软件,模拟预测了TA15钛合金在电流辅助微拉伸变形过程中焦耳热温度、应力场和应变场的变化,研究了电脉冲频率、幅值、占空比及试样尺寸对电流辅助微拉伸的影响。在介观尺度下,考虑晶界、微孔洞等缺陷对电热场分布的影响,构建了基于元胞自动机的非均匀介质多场耦合模型。在MATLAB平台上通过麦克斯韦方程及基尔霍夫定律求解了特征空间内的电场强度、电流密度的分布,并通过有限差分法实现了介观尺度的电热耦合,研究了电流加载方向,晶粒尺寸及微孔洞形状对介观尺度下电热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电流辅助微压缩实验及模拟研究,研究了相同高径比下,直径为0.5mm、1mm、1.5mm、2mm的TC4钛合金微压缩试样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变形行为,发现电流密度越大,材料软化效果越好。材料在大电流下发生了马氏体相变。此外,发现电流对材料的软化程度与试样尺寸相关,并从理论上推导了试样形状与电热温度的关系。进行了电流辅助微压缩的有限元仿真模拟,研究了压缩试样变形鼓度与电流密度及试样尺寸的关系,发现实验与仿真能很好的对应。进一步模拟了电流辅助微镦粗工艺,研究了端部镦粗、1/4部位镦粗、中心镦粗三种成形方案下试样的变形特点,发现改良电流流通的路径能有效改善试样的变形能力,在相同电流密度下,中心镦粗成形效果最佳,1/4部位镦粗次之,端部镦粗最差。
其他文献
微型无人机在军事侦察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无人机翼型升力的提升可以提高无人机负载能力,延长续航时间,缩小无人机的尺寸和减轻无人机的质量。因此,无人机的升力提升具有重要工程意义。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应用偏转射流将射流动量输入翼型上表面分离剪切层中的控制方法进行升力提升。可调角度的偏转射流通过新型的称为五电极激励器的滑移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产生。五电极激励器在传统三电极滑移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的基
在我国,县区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35kV变电站及其输配电网。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变电站自动化水平也随之提升,通信系统中传输和处理的报文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相关链路数和中间环节层数也越来越多,各类新的异常情况或故障也逐渐增加。本文以35kV变电站监控数据分析与升级为目标,重点研究了通信平台优化、监控信息优化、智能决策系统规划等问题。首先,针对目前电力系统中最常使用的DL451-91(CDT)、I
流动分离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广泛存在于工程领域和日常生活中,流动分离可能引起一系列不利的影响,如引起飞机失速和汽车轮船等能耗的提高,目前分析流动分离现象和抑制流动分离是国内外学者的热门研究内容之一。近年来对于流动分离控制研究大量集中在增加扰流片、脉冲射流吹吸气、零质量射流等流动控制方法,而在多种控制方法中,脉冲射流主动吹气控制方式由于结构简单、耗能较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主动控制技术中。本文
SSAW微操控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的微操控技术,具有生物兼容性好、灵活、易于集成等优点,在生物、化学等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关于SSAW微操控技术一般集中于图案化及二维批量操纵等方面,关于单微粒的捕获移动及三维传输的研究较少,因此,本课题分别设计了两种不同结构及功能的微粒操控装置,分别是:采用2对不均匀叉指的SSAW装置,实现粒子的三维批量操控;采用2对斜叉指的SSAW声束装置,实现三
海洋监视卫星是指用于探测和监视海上舰船、潜艇等目标活动的侦察卫星,其中基于光学遥感成像的海洋监视卫星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侦察、战略预警等领域。随着航天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感成像的幅宽和帧率不断提高,导致图像数据量激增,从而给数据传输带宽和星上存储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遥感图像压缩成为一种减少数据量,缓解传输带宽和存储压力的必要手段。目前普遍采用有损压缩方式对遥感图像进行高倍率压缩编码,该方法虽然在较
在航天领域,多余物对于运载火箭、导弹的发射会产生极大危害,甚至会引起发射失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一个国家航天技术水平的发展,因此近年来在航天运载领域对多余物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基于目前多余物的极大危害以及传统清理方式的不足,因此研制具备良好清理效果且能够自动清理的多余物清理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本课题针对火箭贮箱内部环筋等复杂结构的多余物,提出微激振多余物清理方法,在作用机理、核心部件
非球面光学元件是高功率固体激光装置终端光学组件的关键器件。在强激光辐照下光学元件表面容易产生微缺陷,且缺陷尺寸随着辐照次数呈指数增加。缺陷一旦产生将会加剧光学元件损伤过程,同时还会引起下游元件的损伤,因此需及时进行修复。由于缺陷点数量较多且尺寸微小,通过人工操作进行检测和修复的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因而,实现元件表面微缺陷检测及修复的全流程自动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课题在CO2单点修复机床中试样
半球谐振陀螺仪(Hemispherical Resonator Gyro,简称HRG)是目前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型高精度陀螺仪,其以结构简单、高精度、高可靠性、长寿命以及断电后能继续工作15分钟等优势在航空航天、军事国防、航海勘探等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半球谐振子是半球谐振陀螺仪的核心零部件,半球谐振子的振动状态和能量损耗对谐振陀螺的工作性能具有决定性影响。本文主要基于多物理场耦合仿真软件
负泊松比网格材料与正泊松比材料相比具有更好的吸能性能和抗冲击能力,使其在航空航天、车辆、空投包装等的防撞结构中作为吸能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是负泊松比结构的拉胀效应使得其吸收能量的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这对于轻质防护材料的研究方面极具研究价值。因此,对负泊松比网格材料的动态吸能性能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适当尺寸参数的箭头型网格结构具有明显的负泊松比效应和很好的吸能性能,为了能够建立其力学性
CVD金刚石砂轮作为一种新型磨削工具,具有无结合剂、粒密度高以及耐磨性好的优点。但因砂轮表面容屑空间狭小,磨削时易造成砂轮堵塞,常常采用激光结构化的方法来增大砂轮表面的容屑空间。而激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热效应会导致部分已去除的材料通过固化或者凝华后重凝在加工区周围,形成后期难以去除的重凝层,使得加工的微结构边缘不规则,阻挡后续的激光脉冲,降低了激光加工的效率和精度。为解决以上问题,本课题研究了CV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