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与认同——济慈对基督教的思考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sb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济慈的诗歌,书信,以及生平的研究,论文从济慈对基督教的拒绝与认同两个方面探讨了济慈对基督教的思考。济慈对基督教的拒绝并不是完全背离了基督教,同时在分析济慈对基督教的认同时,本文强调了他对基督教的新的理解与阐释。济慈对基督教的思考与他所处时代宗教改革的精神相呼应。 论文由五个部分组成。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对济慈宗教观研究的现状,本文论题和研究价值。第一章介绍了十九世纪初期基督教精神的复兴以及基督教思想的发展。第二章探讨了济慈对基督教的反叛,本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济慈对教堂以及教士的批判;第二部分分析了济慈诗中的异教色彩;第三部分进一步阐述了济慈拒拒基督教中要求人屈服,和自卑、自谦的精神。第三章探讨了济慈对基督教的认同,本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济慈的上帝观。济慈相信上帝的存在,在济慈对上帝的理解中,上帝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外在性的权威、强制力量,而是人们心中的仁爱精神,上帝只存在于人类的心灵之中;第二部分分析了济慈的救赎观。济慈有着清醒的受难意识,并渴望得到灵魂的救赎。与此同时,他对救赎思想做了新的阐释。在通往灵魂的救赎之路,人的心灵是上帝与人之间唯一的中介物。济慈强调人主动寻求救赎的精神力量。结论部分重申了本文的观点,并强调了济慈对基督教的思考反应了他所处时代宗教改革的精神。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当古典推理式侦探小说创作正处于黄金期的时候,美国正酝酿着一场侦探小说的革命。硬汉派侦探小说虽出身于《黑面具》等通俗杂志,却在侦探小说的发展史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虽然达
回顾中西文化交流史,我们不难发现,西方文化中的中国形象,要么是乌托邦的,要么是意识形态的。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形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品中重复出现。对于大多数西方人而言,
本文对不同行业中的国内外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的董事长致辞部分进行了主位推进模式方面的对比分析,旨在探讨造成两者主位推进模式异同的社会文化因素,从而为题材分析及专门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