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以气候变暖是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问题,而光催化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能源转化及环境污染处理的潜在技术,能够解决这三类问题。光催化材料是光催化技术的核心载体,因此设计高效的半导体催化剂成为光催化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在众多半导体光催化材料中,溴氧化铋(BiOBr)以其独特的层状结构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但是BiOBr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可见光吸收不足,光生电子与空穴容易发生复合以及光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以气候变暖是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问题,而光催化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能源转化及环境污染处理的潜在技术,能够解决这三类问题。光催化材料是光催化技术的核心载体,因此设计高效的半导体催化剂成为光催化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在众多半导体光催化材料中,溴氧化铋(BiOBr)以其独特的层状结构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但是BiOBr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可见光吸收不足,光生电子与空穴容易发生复合以及光生电子寿命短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极大地限制了BiOBr半导体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因此,亟需对BiOBr进行改性来提升其光催化活性。本论文主要是通过以糖分子为模板剂通过表面修饰的方法来增加BiOBr的活性位点,同时降低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率,以及通过构建表面缺陷的方法拓展光吸收范围,从而增强其光催化活性。我们采用含有大量羟基的内消旋赤藓醇来修饰BiOBr的表面原子结构,从而使催化性能的显著提升。在本论文中,以五水硝酸铋和溴化钾为原料,以内消旋赤藓醇为模板剂,通过水热法制备出含有表面羟基的BiOBr纳米片。内消旋赤藓醇中的羟基在反应过程中与溴离子结合,从而在BiOBr的表面留下印迹,形成大量的表面羟基活性位点。同时,与未添加表面修饰剂合成的BiOBr相比,添加修饰剂后由于羟基与溴离子结合,使得BiOBr片层厚度大幅降低,并有效抑制了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复合。表面活性位点的增加和光生载流子寿命延长都使得BiOBr的光催化活性显著提升。为了进一步研究不同表面修饰剂对BiOBr表面原子结构和催化性能的影响,我们以多种糖分子为模板剂,利用羟基对BiOBr表面进行修饰的通用性,我们选择以不同糖类(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以及乳糖)为表面修饰剂来研究该方法的通用性。与传统的水溶剂制备的BiOBr相比,在引入糖分子后BiOBr纳米片厚度明显变薄,有效地降低了光生电子与空穴的迁移距离。此外,糖分子中的羟基在BiOBr表面形成的羟基印迹也大幅增加,这些羟基印迹在光催化反应中易于形成活性基团—羟基自由基。实验结果表明,羟基表面修饰是一种通用的提升BiOBr光催化活性的方法。最后,狭窄的可见光吸收范围限制了BiOBr广泛应用。为了拓展其可见光吸收范围,我们通过构建溴缺陷来引入其可见光吸收。由于直接去除Br离子非常困难,因此我们采用间接法构建其空位。首先在BiOBr中引入碘离子形成BiOBr1-xIx固溶体,然后根据铋溴键以及铋碘键的键能不同,通过热处理的方法使Bi-I键断裂从而让碘离子挥发,形成缺陷位。通过该方法不仅拓展了BiOBr可见光吸收范围,而且还在其表面引入空位缺陷,增加了反应的活性位点,同时抑制了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复合,使得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性能。
其他文献
α-芳基羰基化合物作为常用的合成骨架在有机合成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广泛存在于许多天然产物、药品、农用化学品、高效配体、有机材料等。因此,开发高效的羰基化合物α-芳基化合成方法对有机化学家和药物化学家具有重要意义。到目前为止,芳基碘化物、芳基溴化物、芳基氯化物、芳基三氟甲磺酸盐和芳基芳烃磺酸盐等在钯催化羰基化合物的α-芳基化反应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芳基溴化物和碘化物往往昂贵,芳基氯化物活性较低,
将呋喃醛(例如糠醛或5-羟甲基糠醛)升级为环戊酮化合物(例如环戊酮或3-羟甲基环戊酮)对于合成高价值化学品和生物质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开发具有Lewis酸性的有效还原性金属/酸性载体是促进氢化环重排反应中C=O氢化和水解步骤的关键。目前,还原性金属/酸性载体中的Br(?)nsted酸会导致反应中的碳损失,而较弱的Lewis酸难以引发水解步骤。因此,设计具有高选择性C=O氢化能力和Lewis酸催化的环
有机-无机杂化相变晶体材料由于其常常具有由温度触发而响应的介电、非线性光学以及铁电等光电性能,从而在信号交换、光学器件和能量储存等方面有巨大的潜在利用价值。因此探索和合成性能优异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一直是前沿课题之一。由于有机小分子胺阳离子组分通常会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响应,发生结构相变,因此关于有机部分分子的研究长期聚焦在有机小分子胺类化合物上。根据近来提出的“似球-非球理论”、“动量匹配理论”以及
光催化是一项十分具有潜力的绿色能源新技术,其中光催化剂在太阳能转化为清洁能源过程中起着关键的媒介作用。因此,光催化技术研究的重点是寻求高效稳定的光催化材料。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具有廉价、易制备、光氧化以及还原能力强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领域。而ZnO具有良好的激子束缚能以及形貌结构易调控的优势,且具有低毒性、低成本、高稳定性以及可回收性的优点,在众多半导体材料中脱颖而出。但是,由于氧化锌
气体辅助挤出成型技术是一种基于传统挤出工艺发展出来的具有广阔前景的新型聚合物加工技术,因其能通过在聚合物熔体与口模内壁面之间形成一层薄气垫膜层从而有效改善传统挤出过程中熔体挤出胀大等缺陷而备受国内外学者和业界的重视。纵观目前的气辅挤出研究,大多都是研究口模截面形状或工艺参数对气辅挤出成型在挤出制品界面尺寸及气垫层稳定性的影响,而关于口模内注气角度对气辅挤出制品质量的影响等方面鲜有研究。本文以聚合物
稀土基配位材料可分为晶态稀土有机骨框架和无定形稀土配位聚合物。由于内部4f电子结构独特、4f电子能级组态丰富、价电子数丰富、配位能力强、配位模式多样等特点,稀土元素可产生f→f跃迁发光,荧光范围可从紫外光区拓展至近红外区。基于大斯托克斯位移、长发光寿命和窄发射带等独特的光谱特性,稀土元素已被广泛用作发光探针。高光吸收效率的有机配体通过与稀土离子配位形成稀土有机配位化合物后,由于有机配体与稀土离子之
碳碳键断裂在石油工业和复杂有机分子合成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碳碳键断裂可以使得利用自然界和化学工业中广泛且廉价的原材料来直接生产高附加值功能化合物成为可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碳碳键活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包括通过环张力释放实现张力碳碳键活化,以及通过氧化加成(腈和酮),β-碳消除(醇,胺和其他底物),氧化和其他途径实现极性碳碳键活化。然而非极性非张力碳碳键活化仅有极少量的报道,并主要局限于过渡金属催化
有机磷是各种有机分子和天然产物中至关重要的结构基序,它们具有特殊的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因此被用于有机合成,生物化学和农药化学等许多领域。所以,此类化合物的合成引起了有机研究人员的大量关注。合成含磷有机化合物的传统方法通常依赖于亲核取代反应,以及利用金属催化剂、化学氧化剂等试剂、或者采用底物预官能团化、多步反应等手段来实现。这些方法都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以及试剂的大量浪费,从而限制了他们的实际应用
四氢异喹啉作为一类重要的小分子骨架,广泛地存在于天然产物和药物等活性分子中。针对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的N-H键和α-C-H键活化,传统反应方法具有条件苛刻、过程复杂、成本较高、对环境不友好等缺点。因此,发展针对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官能团化的简单、高效、廉价、绿色新合成方法是当前有机合成的研究热点。电能因具有易获取、绿色、可持续性等优势而受到科研人员的青睐,因此,电催化促进的有机合成反应在近年取得了长足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具有优异的透明性、生产成本低、易于机械加工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广告、标识、交通、建筑等多个行业及应用领域。然而PMMA材料为易燃材料,极限氧指数(LOI)只有17.3%,容易被点燃,在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热量,因此在一些易接触火源或特种应用领域,必须对其进行阻燃处理。高透光性是PMMA材料最突出优点,常应用于精密仪表盘、飞机座舱、医疗器械等特殊领域。常温条件下,磷酸酯大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