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经济不稳定性的加剧、贸易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许多不定因素,加之我国经过30多年高消耗式的发展已经透支了继续高速发展的潜能。在此背景下,我国必须推动新一轮的改革,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确保我国向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平稳过渡。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就是立足谋划全国和引领改革而设立的创新“试验田”,在政府职能转变、管理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探索,发挥示范性作用,以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促进全国各地区共同发展。根据国务院对上海自贸区的相关精神,在推动经济、贸易、金融等领域发展的同时,要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本文以此为视角,以上海自贸区成立一周年为时间节点,将政策系统分析框架作为分析工具,以自贸区成立之前企业投资政策作为子系统对环境的影响流输入系统,通过分析上海自贸区成立后出台的相关政策,可以得出这些政策是对前一政策遗留问题的加以完善,但仍有存在的问题。再次利用政策系统分析框架对与我国基本面(包括国土面积辽阔、经济体量大、进出口贸易规模大等)相似的美国和同样以港口、机场为立足点来发展自贸区的阿联酋的自贸区进行分析,总结出两国在自贸区管理、运作等方面的优势。再以德国汉堡取消自贸区为例,其从当初的世界四大自贸区之一到2013年的突然取消的原因在于自贸区政策优势的不复存在,并且始终未设立专门的港务局对自贸区进行统一管理。最后,从五个角度分别提出了构建自贸区的管理体制;完善自贸区的法律体系;优化自贸区的负面清单;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及注重自贸区的多维度发展的意见,最终实现上海自贸区所肩负的政府职能转变、管理模式创新等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