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道蒸发器沸腾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a85770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子设备朝着尺寸更小、功率更高的方向发展,高热流密度散热问题成为电子设备稳定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微流道沸腾散热系统由于其高性能、紧凑性等优点,是解决高热流散热的一种优选方案。微流道蒸发器作为核心散热元件,其工作特性和内在传热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目前关于微流道蒸发器沸腾传热特性的研究已经进行了许多工作,然而由于沸腾传热现象固有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现阶段测试手段的局限性,目前对于微流道沸腾的流动特性、传热机理等内在特征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而且通过调研文献发现目前研究者所选择的微流道蒸发器大多数长径比较小(Lt/Dh<60)。微流道蒸发器的Lt/Dh比是重要的设计参数,其Lt/Dh比越高,通道沿程的传热特性变化愈大,气液两相不稳定性将俞激烈,临界热流密度(CHF)将减少,更易在通道末端出现传热恶化。因此,使用高Lt/Dh比微流道蒸发器意味着要面对更加复杂的工作特性和更易恶化的散热情况。随着电子设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微流道散热系统所需应对的散热情况越来越复杂,仅针对小Lt/Dh比微流道蒸发器进行传热特性的研究已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散热需求,研究清楚高Lt/Dh比微流道蒸发器的传热特性与沸腾不稳定性便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本文针对一个面积为10 mm×50 mm的散热面,设计了长径比Lt/Dh=100(高于大多数现有研究中的微流道蒸发器)的微流道蒸发器。该微流道蒸发器由10条平行的微流道组成,每条微流道的截面尺寸为0.5 mm×0.5 mm,长50 mm,相邻微流道之间的间隔0.5 mm。基于该微流道蒸发器构建了微流道蒸发器相变传热可视化实验台,以去离子水为工质进行实验,研究了微流道蒸发器沸腾传热特性以及沸腾不稳定性。关于传热特性的研究分别以热流密度和流量为变量进行了实验。在定流量变热流密度实验中关注了在热流密度逐渐升高过程中的沿程壁温分布状态的变化,并通过分析流型研究了其中的传热机理。通过对实验工况整合做出了壁温分布状态相图,并研究了两相传热系数随热流密度和干度的变化。在定热流密度变流量实验中研究了随着流量增加沿程壁温的变化规律,通过分析流型、压力和温度数据研究了导致出现不同变化规律的传热机理。在关于沸腾不稳定性的研究中首先研究了产生沸腾不稳定的机理与沸腾不稳定性造成的不利影响,之后通过实验研究了流量变化对沸腾不稳定性的影响。对微流道沸腾相变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表明:(1)定流量工况下,在热流密度逐渐升高的过程中,微流道出口的局部区域首先出现液膜干涸现象,导致该区域的壁温出现局部偏高。随着热流密度的继续增加,当出口局部区域壁面温度无法稳定,则微流道达到临界热流密度。在初始阶段由于微流道出口处由对流沸腾主导,大长径比微流道出口处的传热系数达到最大(高达175 k W/(m~2·K))。随着热流密度和干度的增加,液膜蒸发作用逐渐占主导,微流道出口处传热系数下降并逐渐平稳(传热系数范围在75-100k W/(m~2·K)左右),当热流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出现传热恶化现象,传热系数则急剧降低(降低至低于50 k W/(m~2·K));(2)定热流密度工况下,随着流量增加,出现两种沿程壁温变化规律。当流量较小时,随着流量的增加,通道入口蒸汽逆流作用减弱,微流道沿程壁面均温性变差。但当流量增大到入口蒸汽逆流作用消失,随着流量的增加,通道沿程流型稳定发展,沿程壁面的均温性变强。对微流道沸腾不稳定性的研究表明:出现沸腾不稳定的原因是在微流道的受限空间中沸腾产生的蒸汽向上游扩散导致了蒸汽的逆流,蒸汽逆流与来流的交替出现引起了进出口压力振荡和通道中的流型不断变化,继而导致壁面的传热情况不断地改变,引起了壁温振荡。伴随着热流密度升高,微流道的沸腾不稳定程度越来越剧烈,在准稳定状态下可能出现由于流量无法稳定供给而达到临界热流密度。所以,可将壁面温度准稳定状态视为微流道沸腾不稳定程度高、即将发生传热恶化的信号。为了稳定的控制被散热器件的温度,微流道散热系统工作时,应当尽量保证壁温分布状态处于稳定状态。
其他文献
学位
人工湿地充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在净化尾水的同时实现氮磷资源化利用,具有投资省、成本低、易维护的优点,因此常作为农村生活污水尾水净化单元。传统人工湿地存在占地面积大、复氧能力不足等问题,同时传统湿地植物如蔬菜、禾草生物量小,美人蕉、再力花经济附加值低。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引入大生物量饲草植株作为湿地植物,在强化湿地氮磷资源化的同时带来良好的经济附加值,采用落干式运行模式,强化体系复氧能力、减少占地面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举办大型活动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长。大型活动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人流和车流,交通运行中存在较大风险。回顾国内外研究现状,针对大型活动交通运行风险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交通事故的防控与交通安全的提升,缺少对大型活动交通运行风险整体的分析和研究,也未能在风险评估中凸显大型活动的交通特点。论文基于大型活动交通运行的特性,研究其交通运行多源风险协同评估方法,为大型活动的风险防控提
人类活动的加剧,加快了垃圾的产生,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焚烧可以有效减少垃圾体积,且可用于发电,而受到广泛应用。但是焚烧产生的易挥发性重金属气体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需要采用吸附剂处理焚烧尾气中的重金属气体。Si-Al吸附剂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类,Si、Al元素吸附过程中通常会形成硅铝酸盐从而固定重金属。这类吸附剂通常具有高表面积、耐高温和多孔特性,因此本文中制备了2种多孔吸附剂,并在自制的模拟焚
学位
学位
学位
近年来,无线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呈指数级增长,给无线通信系统带来了严峻挑战。如何应对数据流量的高速增长,优化内容传输,减少用户服务时延,已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研究热点。云无线接入网(C-RAN)作为5G网络架构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是一种高容量、低能耗、低成本的新型无线接入网架构。在云无线接入网络中主动缓存流行内容则能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质量。D2D通信作为一种终端直接通信技术,可以实现两个邻
为了达到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长期目标,需要大力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以及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率。而包含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和能够提供多种形式能源的综合能源系统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此外,与传统电力系统相比,综合能源系统具有设备种类和运行工况多样、能源之间存在耦合关系且动态特性差异较大、可再生能源发电和负荷需求随机性高等特点,使得其调度问题尤为复杂。基于上述背景,本文根据综合能源系
钢铁烧结烟气较其它类型烟气而言含尘量更高且具有黏性,所以烧结烟气湿烟羽中富集有更高浓度的污染物,直接排放不利于超低排放目标的稳定实现;同时钢铁烧结工序往往需要在混合料中添加适量的水,所以导致烧结烟气的含湿量更高,湿烟羽现象更为突出。本论文在国内对烧结烟气污染物排放管控日趋收紧的背景下,对钢铁烧结烟气的湿烟羽治理展开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希望以此提升钢铁行业的节能降耗水平,降低钢铁行业给环境质量带来的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