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C对角斜筋连梁及联肢剪力墙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24次 | 上传用户:dajiangdq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联肢剪力墙是一种常见的、且较为复杂的抗侧力结构。在强震作用下,联肢剪力墙最佳屈服机制为在整个结构高度上连梁陆续屈服耗散地震能量,最后墙肢在基础顶面处形成塑性铰而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为了使联肢剪力墙在地震作用下达到其最佳屈服机制,除了连梁需要具有足够的延性及耗能能力外,还须对联肢剪力墙进行合理设计。因此,本文在对FRC对角斜筋小跨高比连梁抗震性能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联肢剪力墙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完成了4个FRC对角斜筋小跨高比连梁及1个混凝土对角斜筋连梁对比试件的拟静力试验,分析其破坏过程、破坏形态、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等。分析结果表明,FRC可提高连梁的承载力、延性及耗能能力; FRC对角斜筋连梁在主斜裂缝出现前,已具有很高的受剪承载力和变形能力,以及良好的抗损伤能力,已能满足强震下的承载力和变形需求,强震后无需修复或稍加修复即可继续使用。(2)利用经验证的有限元模型,分别分析了FRC抗压强度、跨高比、截面宽度、对角斜筋配筋率、箍筋配筋率、纵向受力筋配筋率、水平分布筋配筋率及梁端埋入长度等参数对FRC对角斜筋连梁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跨高比、对角斜筋配筋率及梁截面宽度是影响FRC对角斜筋连梁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3)根据FRC对角斜筋连梁的受力特征,考虑FRC的受拉应变硬化特性,在合理假定的基础上,利用拉-压杆模型,提出用于模拟跨高比不大于1.5的FRC对角斜筋小跨高比连梁力-位移骨架曲线的非线性力-位移理论模型。利用提出的非线性力-位移理论模型,通过参数拟合得到FRC对角斜筋连梁受剪承载力简化公式;根据连梁屈服时连梁梁端埋入墙肢部分形成的力与约束弯矩平衡条件,提出预制连梁梁端埋入墙肢长度计算方法。(4)对FRC对角斜筋小跨高比连梁联肢剪力墙耦联率上限及下限进行了分析,给出其合理耦联率取值范围为30%~64%,且剪力墙必须满足轴压比限值。基于合理耦联率,以连续化方法的解析解为基础,提出联肢剪力墙性能控制方法:通过控制联肢剪力墙耦联率确定连梁截面尺寸;控制联肢剪力墙结构侧移确定结构基底剪力,进而确定连梁弦转角以及连梁变形能力;最后确定连梁满足位移延性需求的弦转角需求,并依据连梁两端相对竖向变形需求确定连梁所需要的约束箍筋数量,连梁箍筋数量同时应满足受剪承载力要求。(5)基于联肢剪力墙结构屈服机制控制和性能设计理念,提出联肢剪力墙结构基于屈服机制的性能设计方法:首先选定结构在预期性能目标下的屈服机制和相应的目标侧移,建立功能方程求解结构设计基底剪力,并给出符合屈服机制的侧向力分布;然后根据联肢墙的目标耦联率确定连梁承担的剪力和所需塑性弯矩;最后通过屈服机制的能量平衡方程计算墙肢底层下端截面所需要塑性弯矩,并采用塑性设计法对连梁和墙肢底层下端截面进行设计,对墙肢其余截面采用弹性方法设计,以便达到预期屈服机制和性能。最后,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法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采用多波段偏振CCD相机在光学与红外波段测试了镜面反射方向伪装材料的偏振特征。研究了不同入射条件下具有粗糙表面的伪装材料的偏振散射过程,得到了材料的偏振散射光谱。在
为对比分析铁路货车在60 kg/m和60N钢轨上的轮轨动力学性能,以C 70货车为例,采用SIMPACK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基于60 kg/m和60N钢轨的货车-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轮轨几何接
新刑法对侵占罪的设立、弥补了财产犯罪立法的不足。但如何界定侵占罪与贪污罪、挪用公款罪等的区别?有必要将此罪的犯罪构成进一步明确。
近些年来,核能作为一种兼顾清洁性与经济性的新型能源,成为了现阶段代替常规能源的重要途径。国家在支持发展核电的同时,也对核电的安全问题愈加重视。从反应堆动力学的角度
本文重点介绍由于电气设备运行时间较长、超负荷运行、材料受污染等因素导致的设备发热时,设备温度升高,会引发严重后果,无线测温装置能够实现对电气设备的实时监测,并且能够
组合梁作为一种性能优越的结构构件形式,可以更好地发挥组合梁各材料的力学性能,在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工程界对组合梁结构的大量需求引发了对更可靠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和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30日~2010年1月31日收治确诊的13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其主要临床特征、实验
西北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成立于2000年,是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工程素质培养的重要阵地。中心依托学校学科优势,开展工程基础训练和综合实践训练,倾力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创新意
无身份者与身份者能否成为纯正身份犯的共犯问题,理论界一直争议不休,但可以确定从身份的本质和纯正身份犯刑罚设置等角度分析应当是否定的。无身份者利用身份犯的职务便利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