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玛暴偏振探测器POLAR的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stat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自宇宙空间的伽玛射线爆发(CRB)是天体物理领域研究的热点,其发现最早要追溯到上个世界60年代,迄今为止,国际上已经先后观测到伽玛射线暴超过了4000多个,但是至今伽玛射线暴的爆发机制依然是个未解之谜。伽玛暴跌主流的理论模型有三种:火球模型、电磁驱动和磁流体力学模型以及炮弹模型。不同的模型对伽玛暴偏振有着不同的预测。因此对伽玛暴喷流过程产生的伽玛射线的偏振的测量对伽玛暴爆发的理论模型的确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欧合作的伽玛暴偏振仪POLAR是用于测量伽玛暴偏振的空间探测仪器,预计于2014作为TG-2的载荷发射升空。POLAR由1600根由低Z材料的塑料闪烁体棒、与塑料闪烁体棒耦合的25个多阳极光电倍增管、以及的相应的电子学部分组成,并通过康普顿散射的原理测量伽玛暴的偏振。目前POLAR处于初样研制与POLAR性能研究阶段。本文主要围绕POLAR探测器的偏振性能、POLAR的在轨标定、蒙卡模拟、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本文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首先将简要介绍POALR的测量偏振的原理,然后介绍中方POLAR模块在欧洲同步辐射光源(ESRF)上用几组不同能量,不同偏振方向的偏振光对POLAR的测试情况与实验数据分析结果,ESRF实验结果表明,中方设计的POLAR探测器模块就有很好的偏振测试能量,实验与模拟结果符合很好。  第二章将介绍POLAR在轨标定方案。POLAR在发射前会在地面进行能量与偏振的标定。然而发射过程中的震动、空间环境的变化、老化均会影响POLAR探测器的性能。本章介绍了Na22放射源在轨标定方案,研究结果表明,200 Bq的Na22放射源可以达到POLAR的在轨标定的要求。  最后是本文的总结。
其他文献
生物硬组织是由磷灰石、碳酸钙等无机矿物的纳米晶体与有机物复合自组装形成的。硬组织中高度有序的复合结构使其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质。对于硬组织的自组装生长机理和模拟制备
众所周知,拓扑绝缘体作为凝聚态物理的热点吸引了许多理论研究工作者的兴趣,并且确立了一种新的根据能带拓扑结构对材料所属状态进行分类的方式。在二维拓扑绝缘体中,对其进行区
粲夸克偶素领域和XYZ粒子是近十年来高能物理的一个研究热点。高激发态的粲夸克偶素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对XYZ粒子越来越多的理解,有助于人们对D(D)阈值到5 GeV/c2范围内的物理
探测器模拟对于探测器的前期研发以及后期的算法的完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早期探测器模拟都是在个人电脑上进行的单独模拟,不利于系统资源的充分利用,需要每个人自己安装相关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目标是精确测量中微子混合参数θ13,一个成熟可靠、性能优良的电子学系统对于实验的成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本篇论文首先介绍了作为大亚湾实验电子学系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