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于现代化理论与依附理论带有的西方中心主义倾向,作为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沃勒斯坦通过世界体系理论从整体出发对欠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发展问题的深入剖析,揭示人类共同体走向新世界体系的必然性。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去解读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的核心内涵与目标旨趣,辨识其理论体系的时代价值与问题局限,对于深化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对立体系不同命运的理解,增强四个自信,其研究价值不言而喻。沃勒斯坦从马克思主义、依附理论和年鉴学派方法论出发,用一体化学科的研究方法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产生、发展趋势和演变过程进行了整体性分析,将世界体系放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去考察,揭示了500年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严重不平等性和不合理性。由于世界范围内的不平等交换和劳动分工的不同,现代世界体系在空间上表现为“中心——半边缘——边缘”的层级结构;同时,受到长期循环波动的影响,在时间上具有周期性的特点。沃勒斯坦将世界体系理论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相结合,对现代世界体系进行长时段、大范围地整体性探析,在此基础上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全面批判。沃勒斯坦和马克思都认为资本主义由于自身不可克服的弊端会逐渐走向衰落直至灭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将会被一种新的体系所替代,人类社会最终将走向一个整体。沃勒斯坦坚信这个新的体系会是一个和谐而公正的世界体系,在新的世界体系内,全人类最终会实现公正、自由、平等、和谐和共享。显而易见,沃勒斯坦世界体系架构牢牢建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立场之上。沃勒斯坦高度重视社会的发展问题,并为当代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但是世界体系理论同样存在局限性,我们应该对其价值进行继承和发展,对消极因素应予以批评和指正。沃勒斯坦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发展问题,并对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进行了重点分析。中国在融入世界体系后,找到了自身的角色定位,坚持走中国道路,坚决不走“国强必霸”的道路。中国近年来倡议的“一带一路”和当前支援他国抗击疫情的举措,生动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明晰了中国在世界体系中的大国责任担当。沃勒斯坦认为中国的实践形式带动了半边缘和边缘国家的发展,并认为占人类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公民,将会在决定人类共同体的命运和前途中起重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