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的生态建设思想研究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ozz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党的新一代领导核心,胡锦涛同志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深入思考、大胆创新,提出了许多促进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思想,为新世纪我国尽快解决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及时地研究和准确地把握这些思想,对于当前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建立我国生态环保工作的有效机制,增强生态环保工作的主动性、有效性和针对性,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本文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了胡锦涛生态建设思想的成因和提出。从马克思、恩格斯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的思想为解决当代中国的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积累下了宝贵的经验,成为胡锦涛生态建设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石。   胡锦涛生态建设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主要是当代中国人口、能源资源以及生态环境的现状,尽管党和国家不断出台一系列的新政策和新思路,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如人口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资源能源短缺问题突出、生态恶化进一步加剧以及环境污染依然严峻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胡锦涛生态建设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本文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和探讨了胡锦涛生态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胡锦涛生态建设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本文从五个方面构建:生态自然建设、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政治建设、生态文化建设和生态社会建设。这一部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胡锦涛生态建设思想的深刻内涵,发掘其在理论上的新突破,这对理解当前我国关于生态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原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第三部分主要探讨了胡锦涛生态建设思想的时代意义。认真回顾和总结胡锦涛的生态建设思想,对进一步促进我国生态环境水平的提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具体来说,胡锦涛的生态建设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更高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对胡锦涛生态建设思想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努力发掘其生态建设思想的精神实质,以期对我党新时期解决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思路进行初步的把握。当然,时间没有止境,探索也没有止境,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解决非一朝一夕之事,胡锦涛的生态建设思想也还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对胡锦涛生态建设思想的研究也有待进一步深化。
其他文献
公共政策制定是公共政策过程的核心,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是公共行政的精神实质和公民权利的具体体现,它也是推进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民族
学位
新社会阶层这一概念是江泽民同志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这一群体的范围主要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