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社会阶层的崛起对我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yuns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社会阶层这一概念是江泽民同志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这一群体的范围主要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六类人群。他们在我国现代化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党的第十六届代表大会把他们定位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新社会阶层的产生与我国社会之间的关系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也越来越反映在政治发展中,与我国政治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通过新社会阶层对政治发展的影响体现出来,他们在影响党的执政基础、政治参与、政治决策、政治文化等方面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成为一支不可忽略的力量。研究目的:本文主要通过对新社会阶层政治影响问题正反两方面的研究,来分析新社会阶层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针对这些问题来采取相关措施引导这一群体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他们的积极力量。研究方法:从研究方法来看,本论文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课题,要对这一问题作出严谨、科学的研究,必须采用多种理论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主要运用政治文化理论、自治理论、民主理论以及国家有关新社会阶层的法律和党的相关规定,力求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研究、分析与综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等科学方法的运用,将实际问题纳入理论分析和探讨的视野。本文写作运用的具体研究手段主要有两项,一是文献法,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收集尽可能全面的相关文献,了解和吸收80年代,尤其是90以来理论界关于新社会阶层发展的研究成果,为论文的撰写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撑。二是实地调查法,通过实地调查,对新社会阶层的兴起、新社会阶层的参政、新社会阶层的入党等具体问题做详细的认知,从现实中发掘问题产生的原因,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理论的指导下将理性认识运用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中去。创新性成果:从政治层面深入分析新社会阶层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更加系统全面的了解新社会阶层,为我国新社会阶层的发展提供理论引导。本文采取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从法律、制度、体制、利益和文化等层面对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发展进行细致分析,力争全面、具体的探寻其发展的深层影响。立足我国国情,运用政治文化理论、公共选择理论、行政文化研究的新成果,比较系统、深入地研究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实现路径问题,体现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拓展新社会阶层研究的新领域。
其他文献
公共政策制定是公共政策过程的核心,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是公共行政的精神实质和公民权利的具体体现,它也是推进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民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