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红十字运动自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开始在华传播,进而在中国生根发芽,融入到中国本土的慈善事业与文化当中。自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后始在华成立,中国红十字会便一直从事着一系列救助自然灾害、伤病难民和社会福利等人道主义的救援活动,成为近代中国最具规模与影响力的社会救助团体。中国红十字总会成立后,为便于区域救济工作的开展,准予在各地方成立分会组织。近代时期,两广地区凭借其优越的战略位置,早在1904年,便有红十字分会成立。近代,两广地区自然灾害频发,迭遭兵燹,人民群众备受灾祸之苦。在社会出现剧烈动荡不安的时刻下,两广地区的红十字分会跟随总会,本着“博爱恤兵”的宗旨,以救死扶伤为天职,出入战地、灾区进行救护工作,在平时则进行社会医疗及福利服务,履行了各分会作为国际性的中立人道主义团体的责任,为两广民众带来了生命的福音。两广地区各分会的诞生是植根于近代两广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分会组织成立后,通过推动行政建设、征募会员、征收会费、平衡收支等措施不断完善组织建设。在分会组织的壮大成长过程中,其设立了较为科学民主的组织机构,通过募集充裕的经费,征求会员,使会务得以顺畅运行。救护工作上,在辛亥革命、护法战争、抗日战争等兵祸中,在水灾、风灾、旱灾等自然灾害和其他意外灾害中,两广地区各分会人员无不出入战地灾区,竭力拯救难民、灾民于祍席之中。在平时,分会为民众赠医施药,举办社会福利、文化等公共事业的服务,不仅关心人类的生命安全,亦关注人的思想价值。各分会在两广地区扬人道主义之仁风,成为近代两广地区慈善事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两广地区的各红十字分会组织作为民间社会团体,深受总会和地方政府的影响。总的来说,分会与总会和地方军政府都保持了良好的合作互动关系,以更好地履行职责。作为西方舶来品的慈善组织,红十字会在两广地区落地生根后,促进了两广地区慈善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慈善事业的近代化转型,缓和了社会矛盾,协助政府承担了一定社会责任,适应了近代两广地区社会生活的嬗变。纵观近代两广地区近50年红会运动的兴衰得失,以史为鉴,可为当今两广地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