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城市高密度环境与对策研究——苏州河沿岸公共设施的设计理念探讨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os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上海,城市高密度环境地区发展问题非常突出。苏州河贯穿上海浦西,它的发展对于上海整体城市空间环境的塑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苏州河沿岸公共设施的设计理念探讨,可以更好的解决上海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   本文的撰写包括三个部分:(1)在河流沿岸公共设施的产生、发展、对生存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分析其功能。比较国外部分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在对欧洲公共设施设计理念的探讨、背景分析,发展过程和人们生活影响综述的基础上,分析当前苏州河沿岸公共设施设计的特点与现状,对异同点进行相关探讨。(2)运用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从环境、产品和行为三方面的设计要素对河流沿岸公共设施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总结具有创新意义的几个要点:历史文脉的保存与延续、生态可持续发展、系统性管理和公众参与。(3)以苏州河流经的闸北区北岸“苏河湾”地区为具体研究对象,进行可预测的模拟分析,分析该区域公共设施的情况。努力探讨苏州河沿岸公共设施设计理念未来的发展趋势,对苏州河沿岸公共设施设计发展进行理论研究。   本文紧扣当前发展情况,以高密度环境下公共设施发展方向和市民的需求为出发点,结合苏州河沿岸公共设施设计趋势和要点,得出以下结论:(1)在公共设施的设计理念中必须注意保护城市文脉的延续,河流沿岸公共设施的规划、设计风格和特点应该构筑在基地内各个区域已有的个性与特征之上,河流沿岸实体设施的形式和风格对于区域空间形态有很大的影响。(2)公共设施的设计理念应注意保持平衡性,一方面是指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是重视河流两岸以及周边地区的均衡发展。(3)通过公众参与机制的正确引入,避免“个人参与”和“无责任监督的强势利益团体”出现。(4)在公共设施的设计理念中应该始终贯穿以人为导向的设计思路,对特殊群体的利益和需求要专门考虑,构筑适宜各类人群活动的城市环境和开放空间。(5)河流沿岸公共设施设计优劣受附近环境中多种因素影响,并取决于水域以及周边景观的协调程度。河流沿岸公共设施应与附近景观环境、生态特点、人文特征等要素协调一致,形成相互促进的整体关系。   苏州河沿岸的公共设施设计理念探讨涉及多学科和专业相互交叉,本文努力通过对公共设施设计理念的一些探讨,希望能够为今后国内相关区域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方法和思路。
其他文献
明清时期是我国传统建筑发展最鼎盛的时期,民间建筑装饰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河南位于中原腹地,地理自然环境优越,历史文化悠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大量的民间建筑如寺庙、商业会馆
期刊
期刊
期刊
汉字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形态多姿、意蕴独特。汉字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念,蕴藏着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将这种传统的美学元素运用到标志设计中能够突出民族特色,吻
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不断推进,到20世纪90年代后发展为品牌的竞争。品牌的视觉形象设计在竞争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需要视觉形象的设计来塑造出个性化和差异化来适应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