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县水稻根结线虫病发生动态及化学防治技术研究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ziaiai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拟禾本科根结线虫(Meloidogyne graminicola)是一种严重为害水稻的植物病原线虫,可导致水稻根结线虫病。该线虫繁殖快、寄主广,受害水稻长势变弱且产量下降,严重时可使水稻减产高达80%。近年来,该病害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江苏、浙江、江西等主要水稻种植区均有发现,并呈现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加重的趋势。2020年分别对湖南省平江县直播田水稻根结线虫的田间发生动态、寄主范围及化学防控技术等3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出如下结果:1、为掌握水稻根结线虫病田间发生规律,2020年5月11日至8月23日,定点采集直播田土壤及水稻样本,监测了土壤中2龄幼虫数量、水稻根结数量及卵量的变化。土壤2龄幼虫动态调查结果表明,2龄幼虫在直播田土壤出现3个峰值,分别在苗期(6月1日)达250条/100 m L土、孕穗期(7月12日)达239条/100 m L土和黄熟期(8月9日)达到400条/100 m L土。水稻根系的根结数量动态调查结果表明,根结数量在直播田水稻出现3个峰值,分别是在分蘖期前(6月7日)有4.7个/株、拔节期(7月19日)有4.6个/株和黄熟期(8月9日)有3.6个/株,其中分蘖期前(6月7日)水稻的平均根结数最多,对水稻苗期的生长影响大;6月中旬以后,水稻根结数未见明显增加,直至收获均处于较低水平(<4个/株),对水稻生长影响较小。卵量动态调查结果表明,平均每个根结的卵量从水稻分蘖期前(6月7日)至孕穗期(7月26日),一直处于逐渐增多的趋势,并在孕穗期(7月26日)达全年最高(>2000个/根结);8月23日收获前,平均每个根结内卵的数量略有减少。2、采用田间寄主调查与室内接种,评价了14种田间杂草和26种经济作物与水稻根结线虫寄主关系。田间调查证实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石胡荽(Centipeda minima)、母草(Lindernia crustacea)、石龙芮(Ranunculus sceleratus)、丁香蓼(Ludwigia prostrata)、狗尾草(Setaria viridis)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莲子草(Alternanthera sessillis)、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等杂草都是水稻根结线虫天然寄主,也是重要的中间寄主。通过室内接种2龄幼虫测试了水稻根结线虫与26种经济作物的关系,结果表明,紫甘蓝、红菜苔、茼蒿、韭菜、香菜、空心菜、茄子等7种作物为寄主;小白菜、大蒜、葱、胡萝卜、大豆等6种作物为弱寄主;而刀豆、花生、甘薯、番茄、辣椒、丝瓜等13种作物为非寄主。3、为筛选出高效、低毒、安全的防治水稻根结线虫病的杀线虫剂,分别进行播种前和播种出苗发病后药剂处理。播种前采用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35%噻虫嗪悬浮种衣剂、1.18%氟吡菌酰胺·噻虫嗪颗粒剂、10%噻唑膦颗粒剂和0.5%阿维菌素颗粒剂进行种子包衣和颗粒剂撒施处理,开展防治水稻根结线虫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35%噻虫嗪悬浮种衣剂、1.18%氟吡菌酰胺·噻虫嗪颗粒剂、10%噻唑膦颗粒剂和0.5%阿维菌素颗粒剂对水稻根结线虫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0 d、60 d土壤中2龄幼虫的减退率分别为57.6~81.3%和48.0~65.0%,根结指数防效分别为58.7~77.7%和42.7~70.4%。播种20天后采用1.18%氟吡菌酰胺·噻虫嗪颗粒剂、10.5%阿维菌素·噻唑膦颗粒剂、0.5%阿维菌素颗粒剂、10%噻唑膦颗粒剂撒施,结果表明,1.18%氟吡菌酰胺·噻虫嗪颗粒剂、10.5%阿维菌素·噻唑膦颗粒剂、0.5%阿维菌素颗粒剂、10%噻唑膦颗粒剂对水稻根结线虫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施药后30 d、60 d土壤中2龄幼虫的减退率分别为27.6~41.3%和24.3~34.3%,根结指数防效分别为25.7~48.7%和19.2~37.8%。其中播种前1.18%氟吡菌酰胺·噻虫嗪颗粒剂对土壤2龄幼虫的控制效果及防效最高,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35%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混合包衣处理的增产效果最显著,且药剂使用量最少。而水稻出苗发病后土壤喷洒处理的保产效果并不明显,后期施用不同药剂处理,虽一定程度降低土壤中2龄幼虫数,但防效较低。综合考虑成本及环境影响因素,建议生产上水稻播种前使用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35%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混合包衣处理防治水稻根结线虫病。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水稻育秧技术的集约化和工厂化发展,育秧过程中的秧苗病害发生严重,水稻秧苗立枯病为主要病害,造成大量秧苗枯萎死亡,出现局部地区无机插秧苗的现象,严重危及国家粮食安全。蚯蚓堆肥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机废弃物处理技术,其蚯蚓粪含有大量的有益抗病微生物,可以生产生物有机肥和育苗基质用于预防土传病害的发生,同时具有活化土壤养分和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的作用。本文利用牛粪蚯蚓堆肥形成富含抗病微生物的
学位
柑橘砂皮病是目前危害柑橘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柑橘果实外观和销售价格。为了解湖南省洪江市柑橘砂皮病的发生情况、建立绿色防控体系,本研究对洪江市柑橘主产区的砂皮病发生情况开展系统调查,并对洪江市柑橘砂皮病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和室内生测,同时开展柑橘砂皮病的田间药效试验,为洪江市柑橘砂皮病的绿色防控提供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洪江市柑橘砂皮病的发生规律2018、2019年对洪江市红岩乡、双溪镇的冰糖橙上砂
学位
本研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湖南省烟草赤星病的病原进行分离及鉴定,在此基础上对赤星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力差异、链格孢毒素以及两个赤星病菌DZ12和Y1的比较基因组学进行初步分析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湖南省宁乡市、永州市以及长沙市三个烟区烟草赤星病样本上分离获得N1、N2、N3、Y1、Y2、Y3、Y4、DB1、DB2、DB3等10株分离物,接种烟草皆能致病。通过菌落、菌丝、孢子形
学位
在平湖地区采取于春季羊肚菌采收结束后轮作种植西瓜的方式,实现羊肚菌平均亩产290kg,西瓜亩产2 050 kg,亩产值4.8万元。总结羊肚菌与西瓜轮作种植新技术,包括羊肚菌栽培种的制作,种植季节的安排,播种方法,发菌期管理,营养包放置与盖膜处理,出菇期管理,羊肚菌采收与加工,以及西瓜种植管理技术。
期刊
本文介绍一种记录蛙离体单根有髓鞘神经纤维的静息和动作电位的细胞内记录方法,包括神经干标本的制作和固定、微电极和刺激电极的制备、简易防震和静息与动作电位的记录.该方法记录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幅值,在30min 内可保持相对稳定。
期刊
MOFs(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纳米材料,广泛应用于生物成像、载药、储能、分离、纯化等领域。由于纳米材料具有智能表面、尺度效应、界面效应和控释性能等特征,为开发新型农药剂型,优化传统剂型的制备提供了新的设想,也构建了具有独立物理特征和化学性质的纳米控释农药新理念。吡唑醚菌酯作为近年来一种新型广谱甲氧基丙烯酸酣类杀菌剂,在防治真菌引起的多种农作物病害都有良好的防效。但是,传统吡唑醚菌酯加工剂
学位
茄子褐纹病病原菌为(Phomopsis vexans),是茄子生产中严重的真菌病害,随着病原菌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扩散增加,全国各地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危害。利用病毒性弱毒株可引起病原菌群体致病力衰退,成为了真菌病害生物防治的另外一条途径(李涛,2008),寻求新的防治途径对茄子褐纹病菌的有效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目前已经发现的能引起植物病原真菌致病力衰退的已有多种,但褐纹病菌中弱毒相关真菌病
学位
目的 比较神农香菊不同海拔生境的主要生态环境因子差异和基因表达谱差异,研究神农香菊适应不同海拔生境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WheatA获得海拔相关的主要生态因子如温度和降水等并进行差异统计分析,利用转录组测序获得黄龙堰与宋洛两个不同海拔生境的神农香菊样本的基因表达谱,并基于GO、KEGG等数据库进行基因注释、功能富集分析,获取样本间的差异基因及其关联的代谢通路。结果光照和温度是影响神农香菊生长发育的
期刊
癌症是一种机制复杂的异质性疾病,需要有针对性的精准医疗策略。精准医疗的发展离不开基因组学的飞速发展,但基因组学在分子表型分析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蛋白质基因组学应运而生。蛋白质基因组学是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的融合学科。文中描述了基因组学分析的局限性,强调了蛋白质基因组学的重要性,旨在从蛋白质基因组的视角重新了解精准肿瘤学。此外,还简要介绍了蛋白质基因组学在精准肿瘤学中的应用,对相关的公共数据项目进行
期刊
蠋蝽Arma chinensis在我国境内分布广泛,可捕食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半翅目等多个目农林害虫,是一类利用价值高的捕食性天敌昆虫。蠋蝽易于人工繁殖与释放,释放于适宜的生态环境中能定殖成为自然种群,达到长期控制害虫的目的。蠋蝽在释放地的适应能力决定了实际应用效果,但目前对其在释放地的活动规律尚不明确,同时,其在应用中易遭受田间高温等极端天气的挑战。本研究着眼于此,探究了蠋蝽在烟草、大豆单作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