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论文所讨论的半坡桩是桩位设置在半坡上的抗滑桩。传统的抗滑桩多置于边坡的坡脚,可以称之为坡脚桩。半坡桩和坡脚桩相比,坡脚桩的嵌固段为半无限体,而半坡桩的嵌固段成三角形。而传统的抗滑桩设计,土里水平反力的的定义及参数试验都是基于半无限体的。对于三角体的水平抗力系数研究较少,半坡桩设计和计算的理论依据也很少。随着西部大开发,在山区和丘陵地区的大规模工程建设,形成了大量的公路、铁路、建筑、市政边坡。这些边坡由于地形地貌、工程地质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并不能完全按坡脚桩设计。在边坡处治时,大量的产生了半坡桩的治理方案。本文通过工程实例,采用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在不同情况的半坡桩,以桩长为变量,分析桩土共同受力的模型,滑裂面以下土里的应力应变情况,搜寻塑形区及局部的高压应力泡,确定有效嵌固线的深度,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提出了有效嵌固线的概念。这是研究的一个基本假定:有效嵌固线以上部分,可以忽略其水平抗力,有效签固线以下部分可以近似考虑为半无限体。同时,本文也总结了桩位设置,桩型选择,桩间距取值的工程经验。取得结论如下所示:①通过搜集资料,归纳总结出选择半坡桩治理方案的原因,并且根据不同地质类型的边坡,分析了不同的破坏模式,并提出了荷载的计算方法;②创建有限元模型,分析嵌固段岩体的应力分布状态,通过改变桩长使得桩周围岩应力分布稳定,区别出有效嵌固段和无效嵌固段,得到有效嵌固线的埋深;③针对不同类型的半坡桩,分析满足有达到有效嵌固线的条件,再研究有效嵌固线和桩的截面高度之间的几何关系,并与工程经验相互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