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整合素Echistatin对糖尿病兔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作用研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xutao63107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性白内障是糖尿病第二位常见眼部并发症,手术是其唯一有效治疗手段,后发性白内障(即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是白内障摘除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不仅导致术后视力下降,还对糖尿病眼后段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效果造成较大影响。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和上皮-间质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在PCO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细胞间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粘附是其生存和增殖的基础。细胞粘附分子-整合素参与调控细胞粘附、迁移、增殖及分化等众多生理过程,对阻断整合素的调控作用是否可以有效抑制糖尿病性PCO发生和发展的研究目前甚少。前期实验已证实去整合素Echistatin (Ecs)可明显抑制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ePitheliumcells,LECs)的增殖、粘附及移行;并发现糖尿病兔晶状体囊外摘除术后(extrocapsular lensextration,ECLE)出现PCO的最早时间(10天)和最显著时间(6周)均较正常血糖兔(14天,12周)提前,同期后囊膜混浊程度较正常血糖兔提高。因此为探索去整合素能否有效抑制糖尿病性PCO的发生发展,本实验拟利用糖尿病兔眼晶状体后囊膜混浊模型,观察去整合素Ecs对糖尿病性PCO分级的影响,及体内LECs增殖、细胞粘附和上皮-间质转分化(EMT)的变化;同时检测血清和房水中糖尿病并发症相关因子,即AGEs及IGF-1的含量变化,探讨Ecs是否通过对糖尿病并发症致病因子的调控从而影响PCO的发生发展;并进一步探讨Ecs对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中的关键信号因子PI3K及其下游信号因子ILK基因表达的干预作用,初步明确Ecs在LECs中作用的分子途径,为去整合素Ecs防治糖尿病性后发性白内障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第一部分Ecs对糖尿病兔PCO分级,LECs增殖、细胞间连接及EMT的影响目的:LECs在晶状体后囊膜上的增殖和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是形成PCO的重要环节。细胞粘附则是LECs生存及出现其他生物学行为的基础,细胞间连接蛋白的表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细胞粘附的情况。亦是PCO形成的重要环节。整合素不仅介导了细胞的粘附,还在细胞增殖、EMT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实验拟通过观察整合素的阻滞剂-去整合素echistatin对糖尿病兔PCO形成,LECs增殖、粘附及间质转化的影响,了解去整合素是否能有效抑制糖尿病兔PCO的发生发展,并尝试阐述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兔模型,每只兔右眼均行晶状体囊外摘除术(extrocapsular lens extration,ECLE),术毕随机分组,对照组在术眼晶状体囊袋内注入0.2ml高压蒸馏水,Ecs组则注入0.2ml10μg/ml Ecs。分别在术后10天(10d)及6周(6w)观察以下指标:⑴裂隙灯下观察术眼晶状体后囊膜混浊情况并分级;⑵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cs对LECs中PCNA表达的影响。⑶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Ecs对晶状体后囊膜上LECs中连接蛋白43表达的影响;⑷应用免疫组化法和荧光定量PCR(Real-TimeQuantitative PCR, RT-PCR)法检测Ecs对晶状体后囊膜上α-SMA和Ⅳ型胶原表达的影响。结果:⑴术后10天对照组和Ecs组间PCO分级无明显差异(P=0.495),术后6周Ecs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兔PCO分级(P=0.025)。⑵术后10天及6周Ecs组LECs中PCNA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1,0.021)。⑶术后10天及6周对照组晶状体后囊膜上Cx43表达明显增强,而Ecs组仅见少量表达,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7,<0.001),提示Ecs可有效抑制糖尿病兔模型中LECs间连接蛋白43的表达。⑷术后10天,免疫组化及RT-PCR结果均显示α-SMA在晶状体后囊膜上的表达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周对照组晶状体后囊膜上α-SMA表达显著增多,而Ecs组仅少量增加,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提示Ecs可有效抑制术后晚期α-SMA的表达。⑸RT-PCR结果显示晶状体后囊膜上Ⅳ型胶原表达,术后10天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157),术后6周Ecs组较对照组表达明显增降低(p=0.049);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无论是10d或6w,Ecs组Ⅳ型胶原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37,0.001)。提示Ecs可有效抑制Ⅳ型胶原的表达,可能部分Ⅳ型胶原mRNA未翻译为蛋白。结论:糖尿病兔PCO模型中,Ecs可有效抑制PCNA、Cx43、α-SMA、Ⅳ型胶原表达,降低PCO的分级,抑制PCO的发生和发展。第二部分Ecs对糖尿病相关因子AGEs、IGF-1及PI3K/ILK信号通路的影响研究目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actor1,IGF-1)与多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均有密切关系,其是否也参与了糖尿病兔PCO的形成? Ecs发挥抑制PCO的作用是否与改变以上两种糖尿病并发症相关因子的表达相关?整合素信号通路中哪些信号因子参与了上述作用的调控?本课题中我们通过一系列实验来探讨以上三个问题的答案,以期进一步了解Ecs抑制PCO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将兔子分为正常血糖对照组,糖尿病组及Ecs组,所有兔子行ECLE术,分别采集术后10天和6周血清及术眼房水,通过ELISA法检测各标本中AGEs和IGF-1含量的变化。取糖尿病组及Ecs组中兔术眼晶状体后囊膜,通过RT-PCR法检测ILK、PI3K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ELISA检测结果提示术后10d及6w,糖尿病组及Ecs组血清和房水中AGEs和IGF-1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糖尿病兔模型中,Ecs组房水中IGF-1含量明显低于糖尿病组(P<0.05),但血清及房水中AGEs含量及血清中IGF-1含量Ecs组与糖尿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术后10天及6周,与糖尿病组相比,Ecs组晶状体后囊膜上PI3K及ILK 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AGEs和IGF-1可能参与了糖尿病兔PCO的发生发展过程,Ecs对糖尿病兔房水中IGF-1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抑制PCO发展的机制之一。Ecs通过下调糖尿病兔晶状体后囊膜上ILK和PI3K的表达,阻碍ILK和PI3K之间信号传导,从而抑制PCO发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对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脏瞬时弹性值(LSM)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72例HBe Ag阴性CH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2例予以拉米夫定100 mg
[目的]利用热乙醇法提取浮游植物中叶绿素a。[方法]对叶绿素a的测定方法进行改进,通过对比试验探寻热乙醇法提取叶绿素a的最佳温度和反应时间,同时与现行规范法进行比较。[结
2016年9月20日—22日,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指导下,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临床合理用药专业委员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
目的伤口长期迁延不愈在难治性慢性伤口治疗过程中普遍存在,因其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难以治愈,给患者和医生都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脉冲射频能量(PRFE)已逐渐被接受用
研究背景和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SLE近期生存率提高,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率显著增加,已形成第二个死亡高峰。研
担当能行远,实干越高峰. 在无锡市2019年度综合考核总结大会暨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城市推进会上, 滨湖区河埒街道喜获全市高质量发展先进街道. 殊荣的背后,是街道上下深入贯彻落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苏州全市来自于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及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踊跃投入到抗疫一线,织密疫情防控的“志愿服务网”,志愿服务显现出属地化与组织化并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