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境域中的公正团体策略研究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wj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教育策略是教育者实施道德教育过程中凭借的工具和手段,是抽象的教育理想在具体方法上的显化,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道德教育的效能,历来为人们所关注。公正团体策略是科尔伯格认知性道德发展理论与具体教育实践结合的产物,该策略强调通过直接参与式的民主制度来营造良好的团体道德氛围,在保护学生个人权利的同时引入集体力量,平衡“公正”和“团体”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群体认同感和道德责任感,促使学生的道德水平向更高层面发展。  由于道德讨论策略自身存在的一些缺陷导致其在德育实践中难以继续开展,使得科尔伯格对道德教育策略问题进行了重新思考,以柏拉图理想国中蕴含的精神为基础,结合对杜威、涂尔干的教育思想和以色列集体农庄教育实践的反思与汲取,提出公正团体策略,实现了从道德教育的“单通道”模式到“双通道”模式的转向。  作为一种道德教育策略,公正团体策略蕴涵着一些积极特质。首先,在公正团体中,每个成员依照民主原则和程序参与到团体活动中,民主成为团体的一种生活方式,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影响,公正团体在这个意义上实质是民主生活的共同体。其次,公正团体策略是一种较为成功的集体教育模式,它通过关注和发展集体共同的价值观意识,让团体成员学会试着用“我们”的思维方式来考虑身边的各种道德问题,取得个人与团体、权利与义务之间的适当平衡。再次,公正团体策略为团体成员提供多种角色承担机会,营造良好的道德生活氛围,能较明显地促进学生道德判断水平的发展。最后,在公正团体中,学生被极大地赋予了民主参与决策、分享规则制定过程的权利,使他们的民主权利意识和道德责任感显著增强,进而表现出更多具有责任感的道德行为,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统一。  从班级德育实践现状、民主社会以及个体自主发展来看,公正团体策略在我国班级中应用有一定的必要性。另外,从我国社会制度及教育传统来看,集体主义有着深厚的积淀,加之我国班级设置的特点也较符合公正团体的要求,因而,公正团体策略有着应用的可能性。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三制三会”的班级自我管理模式以及李镇西“班级议事制”等几种当代较为典型的类公正团体策略在班级机构的设置与运作、民主生活的构建以及团体精神的培养等方面与公正团体策略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在实践上也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在我国当前班级境域中应用公正团体策略应在以下几方面着力:在班级中设立和完善公正团体的组织机构,以组织机构的有效运作来营建积极的道德生活;重塑师生在班级公正团体中的角色,让他们在交互影响的过程中实现共同成长;确立班级公正团体的运行保障机制,为班级民主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建设良好的班级公正团体道德氛围及其评价与反馈机制,促进班级向公正团体的积极转化。
其他文献
介绍了独山子体育馆的空调系统设计,阐述了蒸发冷却空气处理机组及干工况风机盘管+独立新风空调系统的原理和应用,提出了干燥炎热地区空调设计的另一种方式。 The design of
8月6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了新的《煤炭经营监管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同时废止10年前发布的发改委令第25号(原《煤炭经营监管办法》)。
在开展过程监控的离线建模的工作中,当训练数据集含有离群点时,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GMM)不能准确刻画多模态数据特征。为解决GMM易受离群点影响的问题,本文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8月15日,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印发《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责任考核评估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将碳减排指标完成情况正式列入政绩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教学理解发生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主体对教学以及教学相关事象的理解。在教学活动中,教学主体理解他人、他物及其与自身关系,同时也理解着自我,并达到对现实自我的超越。对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