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翻译这门学科而言,隐喻的研究则更关注两个问题:隐喻可译性和隐喻翻译策略。目前,绝大多数的隐喻翻译分析都将语料库作素材、将新闻或政治语体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探究的大多是常规隐喻(Monti,2006)的翻译处理办法,新奇隐喻翻译还有待进一步探究。另外,节选部分诗歌、文学作品中的部分隐喻进行翻译评介的文章,无法保证对小说中反复出现的连贯隐喻进行系统性分析,在目标语中确保完整、连贯的意象再现。因此,本文意图选取《三十九级台阶》中系统性的常规隐喻和新奇隐喻进行重点分析,从隐喻在一定语境下使用时体现出的意义角度入手,在目标语读者中还原源语读者推断隐喻意义的过程,探究词汇化隐喻、常规隐喻和新奇隐喻的翻译处理办法。论文第一章介绍翻译项目信息,第二章回顾前人隐喻研究成果,并且使用描述法描述源语读者和听话人推断隐喻意义的过程,第三章具体结合了《三十九级台阶》中的三类隐喻现象,探索最佳的隐喻翻译处理方法。本文最后发现隐喻翻译与上下文语境、说话人的隐喻意图以及听话人的背景知识具有密切的关系。如果隐喻与语境关系不大、听话人由于文化差异无法引发正确的隐喻联想,例如绝大部分词汇化隐喻一类,最佳处理是删去源语中的意象,直接转换成为意义。但若隐喻的使用与上下文关系密切、说话人有强烈的隐喻意图,例如大部分的常规隐喻和新奇隐喻,需要保留源语言的意象,或是补充添加释义、或是以目标语相同/相似的意象替代。另外,部分源语遵循源文化美学习惯而形成的特定表达方式在目标语文化中无法被接受,需要舍去源语的意象,重点在于保留源语语言美感。除此之外,在目标语中转换意象的过程中还需注意“假朋友”可能导致误译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