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口泉油田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众多油田的典型代表。由于其构造复杂,且对断裂构造认识程度较低,影响了对该油田油气富集规律的认识。本论文通过进一步总结和研究百口泉油田全区的断裂构造特征、断裂构造样式、构造力学成因以及构造演化,对指导百口泉油田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作用,并对丰富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构造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论文主要通过区域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地震剖面构造解析、构造数据统计分析和平衡剖面恢复与编制等方法,对百口泉油区的断裂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进行研究,论文主要取得了下列成果和认识: (1)根据其力学性质和展布方向,将百口泉油区的断裂构造划分为两个断裂系统,即逆断层系统和走滑断层系统。分别总结了两个断裂系统各主要断裂的平、剖面构造特征、几何构造要素和断裂分布特征。 (2)总结了油区断裂的构造样式。逆断层剖面构造样式,主要有五类构造样式为,犁型、多字型、分叉型、Y字型和人字型;平移断层剖面构造样式主要为花状和半花状构造。 (3)基于对两个断裂系统的走向统计与区域构造分析,对油区及周边的断裂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首先发育逆断层系统,然后生成配套滞后的走滑断层系统。全区逆断层系统的力学性质为压性,而西南区和中部区的走滑断层系统的力学性质为张扭性。局部应力场的偏转可能是百口泉北北西向走滑断层带的力学原因之一。力学分析结果与区域构造背景是一致的。 (4)基于前人区域构造背景、克百断裂多期次活动构造特征、克百断裂带不同构造单元典型剖面的平衡剖面恢复等综合分析,油区的构造演化可分为前陆盆地短期伸展火山活动阶段、前陆盆地逆冲-断展褶皱阶段、陆内坳陷逆冲-断展褶皱阶段和陆内坳陷压张转换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