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原发性女性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Primary malignant melanoma of female genital tract)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治疗前景、预后和预防。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本文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998年1月-2010年12月间收治的8例原发性女性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原发于外阴2例、阴道6例。患者发病时年龄在31-70岁之间,中位年龄46岁,4例为绝经后女性。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为Ⅰ-Ⅳ期。2实验方法2.1样本采集本研究所用样本均来自病灶活检或者手术中切下的病理标本。2.2实验方法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998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8例原发性女性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取到的所有病例的活检标本及手术标本除行常规HE染色病理检查外,还进行免疫组化S-100蛋白及波状蛋白(Vimentin)染色、抗黑色素瘤特异性抗体(HMB-45)染色和细胞角蛋白(CK)染色。结果:8例女性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中原发于外阴2例、阴道6例;患者发病时年龄在31-70岁之间,4例为绝经后女性。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为Ⅰ-Ⅳ期。所有病例术后病理检查S-100蛋白及波状蛋白(Vimentin)均为阳性,CK均阴性;HMB-45阳性3例。本组治疗后随诊8-30个月,8例患者中6例分别在初次诊断后的3、3、6、12、15、19个月复发。其中3例于初次诊断后的13、18、19个月死于本病,3例带瘤生存。另2例治疗后分别生存8个月和30个月,无复发迹象。结论:原发性女性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由于症状体征没有特异性,易被误诊,确诊本病的关键是病理检查结合S-100、Vimentin及HMB-45等免疫组织化学指标检测。治疗上以手术切除作为主要治疗手段,术后的辅助治疗包括化疗、放疗和生物治疗、基因治疗,其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远处转移,总体预后差。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对本病的误诊是治疗的前提。发现可疑病灶进行部分病灶或整个病灶切除行快速活检并进行免疫组化指标检测,根据患者病情和病理分期采取手术切除及相对应的辅助治疗,尽可能的延长患者寿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意义:由于本病特异性差,临床上不易早期诊断,导致本病误诊率高,所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对其误诊至关重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延长患者寿命,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