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蛹成蝶——论《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的象征意义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liut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詹姆斯.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于1914年面世后,在西方文坛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被认为是现代西方文学中别树一帜的实验小说。这篇小说的一个成功之处在于运用矛盾象征手法表达主人公隐秘的内心世界与各种社会势力的激烈冲突,真实地反映了一个爱尔兰青年艺术家的坎坷经历。 本文第一章讨论物品中的象征意义。其中大海既喻为力量、新生,象征着主人公意识的觉醒,又喻示成长路上的危险与坎坷;飞鸟既是代表飞离与自由,又是残暴与惩罚的象征;昏暗的街道一方面被喻为心理迷宫,同时也象征着人生之路;花因颜色而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红绿玫瑰喻为英国与爱尔兰的对立;嗓音既是父亲的陈词滥调,又是冥冥之中神对主人公命运的呼唤;水寓含有新生与恐惧双重含义。 第二章讨论的是人物的象征意义。主人公的姓名“斯蒂芬”是主题“飞离”的象征,家庭人物是宗教权威的代表;斯蒂芬与同学人物间的关系喻示他与宗教、国家、艺术的关系;在女性人物中,爱琳喻示斯蒂芬与宗教的冲突,埃玛是完美女性的代表,母亲代表祖国,都柏林妓女有美与丑的双重含义,涉水少女是其艺术之路的指引者。 第三章讨论的是语言的象征意义。首先是两组对立意象的象征运用,喻示主人公终究要抛弃家庭、宗教,走向艺术。“胎儿”一词象征主人公对人生的顿悟——寻找自我。“通盘”喻示爱尔兰文化与其所附庸的英国文化的冲突,激励主人公实现其成为艺术家的理想。撒旦的两句表白替主人公表达出其与宗教脱离,献身艺术的内心追求。 第四章讨论结构的象征意义。作者借助一个富于象征意义的故事喻示了主人公企图摆脱家庭、国家和宗教的控制,追求艺术的主题。小说结尾以日记的形式代表着主人公艺术生涯的开始。小说的象征意义首尾呼应,中间三章的寓意与但丁的《神曲》相对应,表现主人公在地狱中挣扎,在炼狱中净化,直至天堂中顿悟。 总之,本文通过对《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的各种象征意象的揭示,说明象征手法的运用能够集中而有效地揭示主人公斯蒂芬在爱尔兰——这个充满敌意的环境中挣扎、成长,冲破家庭、国家和宗教的阻碍,飞向艺术的主题。让读者看到主人公化蛹成蝶新生的一幕。
其他文献
本论文运用戴安娜·L·郝威勒的“哥特式女性主义”理论,详细分析《天堂》中的历史条件及社会氛围,以证明在这部小说中莫里森记录了女人,尤其是处在社会边缘中的边缘的黑人女性
在这篇论文中,作者以张若谷的翻译力作《德伯家的苔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7月)为例,来研究他独特而杰出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同时对比另外两个中文译本,一个是由郑大年所译(
当前,如何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形成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民族关系,宣传文化战线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求
树桩盆景中配置一些山石,能使景观生动多变,构图完善,更具有山野情趣。石种、纹理须统一山石的配置,要精心设计,考虑周到,所配山石体量不宜过大,形态切忌怪异,或过于秀美,和
为了解慈溪市各微生物实验室洗耳球细菌污染状况,为进一步加强管理、探索消毒效果,杜绝实验室内细菌污染,保障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我们选择了慈溪市食品加工厂、水厂微生物实验
甘薯是块根作物,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的特点。在调整种植结构中,成为火爆作物。怎样才能使甘薯实现丰产呢?一、平衡施肥、起垄种植据试
本文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迁移,语言学习的环境及中国中学英语教学法等方面讨论了心译存在的必然性。然后,以某高中三年级学生为被试,进行了实证性研究。实验采用了有声思维与
介绍了在缺少专用量具的情况下,通过间接方法测量直齿圆锥齿轮的支承端距,以确保其安装距.
复合词是语言习得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名名复合词因其能产性强、构词方式简单以及语义复杂多变,成为复合词中研究的重点。语言学者对名名复合词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然而,对
长期以来学习中的情感问题未受重视,表现有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论和认知心理学的心智活动论,以致出现“情感空白”。最近几十年心理学领域的新发展逐渐把情感置于一个显著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