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诗经》植物隐喻英译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jniho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源头,又是世界文化典籍中的珍宝,它是架设起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诗经》的英译极具理论和实践意义,可以弘扬中华文明,对唤起华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大有裨益。目前对于《诗经》英译的大部分研究隐喻大多数从文学和文化角度,然而从认知的角度还很少。传统研究视隐喻仅仅为修辞手段,认知隐喻的本质实际上是以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的认知现象,它根植于文化系统,体现在思维和语言层面。本文将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对《诗经》中的植物隐喻意象进行分析,并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植物隐喻的英译策略进行探讨,为了突出认知因素在翻译过程中起到的作用。研究过程中,本文对比分析了中英两国译者汪榕培、许渊冲和理雅各的《诗经》英译本。具体的研究问题包括:第一,隐喻的认知基础是什么?第二,如何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分析《诗经》中的隐喻翻译?第三,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针对隐喻可以提出哪些翻译策略?通过研究,本文发现,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在本质上是认知的过程,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隐喻切实可行。对于镜像型整合模式、单域型整合模式的隐喻应多采取直译为主的翻译策略,而对于双域型整合模式的隐喻应多采取意译为主的翻译策略。无论哪一种整合模式的隐喻的翻译,都离不开源语和目标语的跨文化理解,因此本研究在结尾提出了集语言、思维和文化于一体的层级性跨文化理解一般模式。本研究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分析文学经典中的隐喻现象,并提出一种新的经典著作翻译策略,并创新地提出跨文化理解的一般模式,这是本研究的意义及创新所在。
其他文献
中职数学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是当代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和方向.校本课程针对学校、专业、教师、学生差异性,立足于满足专业课程和学生学习特点的需要,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是
目的通过替罗非班(tirofiban)对动物血栓模型的干预,观察在动脉粥样硬化(AS)血栓形成过程中替罗非班对血栓成分、血小板聚集率(PAR)和糖蛋白Ⅰb(GPⅠb)的影响。方法20只雄性
目的探讨脾脏错构瘤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错构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本组脾脏错构瘤9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多发。.肿瘤体积较大,
目的利用双向凝胶内差异显示电泳技术,分析温补肾阳药对激素依赖性肾阳虚动物肝线粒体蛋白质组影响。方法正常大鼠、肾阳虚大鼠及温补肾阳药治疗大鼠肝线粒体蛋白质样品分别
2011年7月23日晚,两列动车在温州发生追尾事故,造成39人死亡,百余人受伤。事故发生肇始,就受到了全国公众的广泛关注,官方、媒介、民间对事件做出了各自的回应。回顾整个事件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位于上海东郊,规划占地45.66平方公里,其中航站楼面积为48万平方米,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是浦东国际机场地区区域管理的主体。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
儿童文学作为文学的一个特殊分支对儿童的身心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它有利于净化儿童心灵,提升儿童语言能力和培养儿童审美意识。近年来,它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但是对
目的 了解姜黄属常用中药的研究进展。方法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姜黄属常用中药在化学、分析方法和药理活性等方面的文献报道。结果 姜黄属常用中药中现已分离并鉴定出
生命意识在文学作品中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它是文学得以流传或成为经典的重要因素,文学作品往往因其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而引起不同时代的人们的共鸣。《红楼梦》就是这样一部
<正> 药物是防病、治病、康复和保健的特殊商品,它的质量优劣关系到千百万人的生命健康。为此世界各国政府卫生部门对药物的研制、生产、销售、使用和保管等均制订、颁布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