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秒激光等离子体和冲击波初始阶段的光学诊断实验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csx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总结了激光诱导空气击穿产生等离子体的基本知识以及冲击波传输理论。综述了激光等离子体诊断的一般实验方法。采用闪光拍摄法以及光偏转法对等离子体和冲击波的初始演化过程进行了实验诊断研究。 使用高速CCD对等离子体闪光进行拍摄,研究了不同激光能量下诱导空气击穿产生的等离子体的形状、大小、颜色。实验表明:等离子体在空间上呈发光液滴状,且逆着激光束的方向膨胀。随着激光能量的增大,等离子体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尺寸逐渐增大的,增大趋势逐步变小。通过matlab编程对等离子体图片进行去噪、锐化,增强了图片的对比度。从处理好的闪光图片中可以看出等离子体羽颜色大致可分为三层:最内层温度最高显白色且所占面积最大,中间层温度中等显混合色偏蓝,最外层温度最低显绿色。通过对比不同焦距下等离子体的产生情况,得出长焦距透镜在空气中易产生多处击穿现象。 使用光偏转法研究了等离子体以及冲击波的速度衰减变化情况,实验表明等离子体在距探测光较短范围内,与冲击波以相同的速度运动。随着探测距离的增大,等离子体与冲击波逐渐分离,速度减小,且其信号波形展宽,直至距探测光3mm处熄灭。对实验数据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并对相应曲线求导,得出冲击波速度随传输距离的衰减变化情况。从曲线中可以看出:前5mm内冲击波速度衰减较剧烈,从10倍声速衰减到500m/s,其后速度衰减趋于平缓,直至10mm左右衰减为声速。
其他文献
太阳能的有效利用是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其中太阳能光伏利用是当前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因具有降低太阳能发电成本的潜力,聚光太阳光伏系统一直广受研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的主体是学生,在教学目标与学习的任务的引导下,经过教师的循循善诱,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求得当的方法。在焊
官林中学军训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人才培养战略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贯彻全国学生军训工作座谈会精神,落实“十二五”时期学生军训工作要求,融入社会主义文
2014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会议的召开,给职业教育指明了下一步的工作方向与目标,把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在课程体系中引入职业素养与
信息化时代,人们不仅需要更多更新的器件去获取、控制、传输信息,而且对信息的获取速度、信息质量、信息的多样化提出更高的要求。要达到这些目的,需要各种光电器件控制光的行为,例如成像、聚焦、耦合、分束、调制等行为。微透镜阵列作为一种重要的微光学元器件,被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并行共焦成像系统,也是波前测量系统的关键组件。方形孔径平面微透镜阵列是一种充分考虑受光面积和填充系数的光器件,除了具备常规的聚焦、成像
本文对量子相干动力学在量子信息以及量子相变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个在具有调制多驱动激光的耦合腔阵列中实现具有可控长程耦合的自旋网络的方案。通过我们的方案,类似
金属光子晶体是周期排列的金属纳米孔、纳米柱以及纳米线的结构,其基于的物理机理是粒子等离子共振效应。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波导耦合金属光子晶体,它所表现出来的光学特性依赖
在今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已经广泛普及,存储器也已经非常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生产生活的各方各面,并且随着时代和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存储器对我们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们对存
本文基于2004-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采用倍差匹配的估计方法(PSM-DID),实证检验了互联网对企业进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互联网显
在可编程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究竟如何教,学生究竟如何学,培养的学生才能达到高职教育的目标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可编程控制技术课程教学的经验,对可编程控制技术课程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