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拒绝策略的对比研究以《中产家庭》和《小别离》为例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Sapir-whorf的假说一样已经清楚地阐明了文化与语言的关系,语言是思想的呈现反过来它也会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我们的思维。拒绝言语行为在生活中是难以避免的。在同一国家的同一场景中,人们都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拒绝策略,更不用说不同国家的不同场景。拒绝作为一种损害面子的行为,需要妥善的处理。这篇论文探讨了中美两国拒绝策略的异同,把研究的范围缩小到了家庭背景中,重点研究了亲子和夫妻间的拒绝策略。截取了电视剧中的200个拒绝的对话,并且在Beebeetal.的拒绝策略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了分类。
  结果显示中国和美国都使用了间接的拒绝策略,但是美国家庭成员使用的拒绝策略比中国家庭成员更为间接婉转。两个国家的家庭成员都用的最多的间接拒绝策略是提供原因,借口和解释,其次是试图劝说谈话者。美国家庭成员间逃避的拒绝策略是第三多的,而中国的家庭成员则是为拒绝者提供其他的备选方案。所有的结果都会在Hofstede文化维度理论和面子协商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其他文献
数字文学作为当下数字化时代中技术与文学结合产物存在的跨界文学现象,其生成与建构依存于数字人文语境。从后文学时代界定文学的标准“文学性”的三重属性,即创造性、想象性、技艺性而言,数字文学的文学性以具有生成性与互动性的方式进行着建构、表现与接受。数字文学的文学性不仅体现在文本的内容与形式对传统文学的拓展更新,更在于其存在方式对传统文学理论稳固结构与价值的冲击。  本文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绪论部分介绍
学位
文体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某种文体内容长期积淀的产物。它反映了文本的语言、意象、结构等文学要素的特点。晚明清言小品是指从明万历(1573)至崇祯(1644)年间出现的格言式散文。从文体角度研究晚明清言小品,是欲在形式内容一体的视野中,用切近文本的形式,更加精确地掌握晚明清言小品的特质,揭示晚明清言小品在文学史中的价值。  本文分为四个章节,前三个章节分别从语言、意象、结构三个方面阐述晚明清言小
以往对张爱玲的研究多集中于《传奇》这本小说集,对其叙事技巧进行分析,或对小说人物来进行解读,高度肯定了张爱玲对人性的准确刻画。自李欧梵对张爱玲小说进行现代性的分析后,刘再复、王德威皆以这个角度发散研究。在这些研究里,关注点都放在了张爱玲文学的超越性上。她对普通人的生存境遇的刻画不仅传神还是对国族的超越。但是她的后期作品里更多地描写人生的常态,将现实生活事无巨细娓娓道来,超越之后,更多的反而是驻留在
学位
布尔迪厄的《男性统治》一书突破了宏观的身体理论研究模式(如传统的历史、文化因素等),尝试通过具体的两性身体器官建筑微缩“景观世界”,为男、女性别主义提供不同的生物——社会学实践场所,继而为身体理论开拓了新的认识和实践的可能性。基于表象的生物学及其社会化的共同作用,布尔迪厄认为应当立足于自然主义和本质主义的不同维度,建立两性身体器官与社会学之间的联系,重新思考性结构、社会结构“自然化”的划分依据,并
学位
本专题旨于对朱自清近三十年间的文学活动所催生出的文学思想,进行编年体式梳理。文中所论及的文学思想,指的朱自清所有关乎文学的讨论。朱自清的文学研究历程基本与其文学创作同步,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期间,作家(诗人)、学者与教师三种身份的交叠与渗透,也使得其文学思想呈现出独特的面貌。  纵观朱自清的文学思想的嬗变,(1)文学语言、文学语体变化;(2)文学大众化;(3)对翻译的重视;(4)对新文学生发之
学位
《四声篇海》(简称《篇海》)是金代一部大型字书,其前承《类玉篇海》,博引它书,广收俗字,据音编部,计画列字,体例新颖,便于查检。自面世以来,风行一时,对后世字书编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金、元、明年间多次翻刻,版本众多,今较为常见的为明刻本,字经辗转翻刻,不免讹误,加上明人刻书之弊,学者对明刻本多有诟病。国家图书馆藏明崇祯年间刻本《篇海》(以下简称崇祯本)直承万历本而来,少有增改,更是无人问津。捡《汉
宋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在世界文学史上独一无二。宋词也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此过程中,翻译显得尤为重要。而许渊冲作为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为世界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不容忽视。  本文的研究集中分析了个案中的译者主体性。这部分通过许先生的译本和其他译本的对比来讨论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笔者将译者主体性分为四个阶段:选择文本,理解文本,选择翻译策略,发挥创造性。本论文采用了
学位
作为一名英国最具独创性的女性作家,安吉拉·卡特的作品文体繁杂、题材多样、数量众多。其中《马戏团之夜》虽然是其末期作品,但受到了评论界与大众的广泛关注。然而,对于这本书的主要研究大多集中在魔幻现实主义、后现代狂欢主义、互文性、历史文化、女权主义等方向,但本论文提出的男性凝视、圆形监狱的概念及结合“新女性”的分析在国内外都比较少见。本文将结合男性凝视、圆形监狱等理论及其他女权主义元素,对本书中女主人公
学位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政府的政策、方针受到世界关注,对此类文本的翻译提出更高要求。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翻译作为政治外宣文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将党的十七、十八、十九大报告英汉文本作为分析材料,主要研究问题为:第一,党代会报告作为政治文本,其文本特点是什么。第二,十九大报告与十七、十八大报告对比,有哪些不同与改进之处。第三,报告翻译过程中哪些有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网络聊天也开始进入多元化时代,信息越来越富有表现力,最具代表性之一的是绘文字(Emoji)。绘文字之所以在全球受到欢迎,是因为它可以帮助使用者跨越语言的障碍,传递心情和感受。因此,绘文字成为了网络跨文化交际的工具。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会导致人们对绘文字的理解产生差异。因此,有必要对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绘文字的使用情况中进行探究。  本文试图探寻中日学生如何使用绘文字进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