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南嘉陵江组储层主要为低渗低孔裂缝—孔隙型致密碳酸盐岩,不经过增产改造,嘉陵江气藏常常难以达到工业开采价值。储层改造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改造技术与储层物性的配伍性。川南嘉陵江组储层在不同构造、不同井点及亚段中的岩石成份各异,酸溶性差别较大。本文借助实验及模拟实验方法对嘉陵江组储层进行了一系列改造技术的适应性研究,针对不同的储层特征优选出了相适应的酸型、酸液配方及改造工艺,并通过对现场实施效果的分析,建立了有效改造嘉陵江组储层的配套工艺技术。通过深入研究,本文获得了如下的重要成果和认识。 嘉陵江组储层岩石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岩石较硬)。这种高模量地层将导致裂缝宽度较窄,流动阻力较高,产生水力压开裂缝较困难。 单级注入胶凝酸和小排量单级注入胶束酸对提高酸蚀裂缝导流能力效果不佳。无论是胶束酸还是胶凝酸,酸与活性水多级交替注入+常规酸闭合酸化对提高储层酸蚀裂缝导流能力效果明显。 显著的成果是,针对嘉陵江组储层特点,有针对性地选用与储层配伍的酸型、酸液配方及工艺技术进行储层改造:对泥质含量较高的储层,采用抗泥质酸和胶束酸体系;对石膏含量较高的储层,采用抗石膏酸液体系;而对石膏和泥质含量均较高的储层,采用抗泥质抗石膏酸等。对同福场嘉二~1—嘉一储层,采用较大用酸强度、适当提高排量的常规酸压+闭合酸化工艺效果较好;对麻柳场嘉二~3储层,用胶束酸与活性水两级交替注入+常规酸闭合酸压的改造效果较好。对宜宾潜伏构造嘉四~1—嘉三~3储层,用胶凝酸加活性水多级注入+常规酸闭合酸压效果较好,泵注方式以胶凝酸+活性水交替注入+常规酸闭合酸压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