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穴位及靶器官的影响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tiandegush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穴位处钙离子的分布特性及针刺对俞穴处pH值的影响实验一山羊膀胱经上Ca2+分布特性的实验研究目的:探讨钙离子与经络现象之间的联系。方法:选择健康杂交母山羊,采用新型Ca2+生物传感针,实时、动态观测Ca2+在山羊膀胱经上俞穴(“肝俞”,“后三里”)以及相应非经非穴上的分布特性。结果:山羊膀胱经上俞穴的钙离子浓度(“肝俞”- 42.73±7.83mv,“大肠俞”- 38.73±8.16mv,“关元俞”- 44.43±8.19mv,)明显高于旁开对照点(“肝俞”旁开- 51.45±6.91mv,“大肠俞”旁开- 50.51±7.62mv,“关元俞”旁开- 53.36±9.09mv),提示循经脉线上有钙离子富集现象。结论:钙离子可能是针刺信号传导的关键因素,其浓度的测定有可能作为鉴别俞穴的重要理化指标。实验二针刺对山羊俞穴pH值的影响目的:探讨针刺对俞穴和非经穴位pH值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杂交母山羊,用针型pH生物传感针单独和同时针刺检测山羊膀胱经上“肝俞”及其旁开非经穴处,“后三里”及其旁开非经穴处pH值的变化。结果:1单独针刺时穴位和非经穴位的pH值都下降,穴位(“肝俞”下降15.73±4.09mv,“后三里”下降17.50±4.04mv)比非穴位(“肝俞”旁2cm下降10.68±5.22mv,“后三里”2cm下降13.11±2.82mv)下降的更明显,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同时针刺穴位和非经穴位时,二者pH值下降的幅度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别。结论:1针刺使穴位处pH值降低和代谢增强更明显;2同时针刺时局部代谢可能相互影响。第二部分针刺对局部脑缺血大鼠VEGF表达和脑血流的影响目的:观察针刺对脑缺血区血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为针刺对脑缺血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动物造模﹑分组和处理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200g-250g,清洁级,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12只。其中正常组不予任何处理,模型组制作脑缺血模型后不予任何治疗,针刺组在脑缺血后2h即开始针刺治疗,15min/次/天,在缺血2h,26h,50h共治疗3次。(SD大鼠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虎红B(四碘四氯荧光素二钠)作光敏剂,光化学法制作脑缺血模型。2.血流检测方法动物头顶部矢状切口,于前囟后2mm,中线左0.5mm(A点),3mm(B点),5mm(C点)处钻直径1mm的小孔,激光多谱勒探头固定在脑立体定位仪上调整使之接触脑皮质来检测血流。A点为正常脑区,B点为脑梗死区,C点为梗死边缘区,检测时间为缺血2h第一次针刺前和缺血72小时后,每次检测5分钟。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细胞增殖检测于造模72h后将一半动物断头处死,迅速取脑,并取梗死周边区及梗死区组织行RT-PCR检测VEGFmRNA.,另一半动物用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后,取脑视交叉后2-4mm处做连续冠状切片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表达和细胞增殖。结果:1.正常组大鼠脑血流在72h前后基本没有改变,模型组和针刺组动物的脑血流,A点正常脑区在三天前后也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改变,模型组和针刺组B点梗死区造模2h后与正常组相比血流值明显下降,三天前后血流值虽然有所波动,但自身配对t检验没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C点梗死边缘区在造模2h后血流下降但是没有B点明显,三天后血流值继续下降,针刺组C点造模2h后血流值也下降,但是三天后血流值比缺血2h要高,二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2.模型组脑梗死边缘区VEGFmRNA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组但无统计学意义,针刺组VEGFmRNA表达高于模型组,二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3.模型组和针刺组的VEGF和Ki67阳性表达均比正常组增高,而针刺组的VEGF和Ki67阳性表达比模型组高,且二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缺血后给予针刺治疗能改善缺血周边区脑血流。2.针刺改善缺血周边区的脑血流可能和针刺增加VEGFmRNA及VEGF蛋白表达,促进细胞增殖有关。
其他文献
机电工程施工非常复杂,包含的工艺与技术有很多,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工程质量控制。首先,本文探讨了在机电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然后提出了应对方法。
以温州市信河街改建街区景观设计为例,阐述了如何塑造个性化的街区景观,提出以历史文脉和地域特色作为街区景观的审美标准。
建筑行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会暴露出一些问题。为了使建筑行业能够在国际的大舞台上获得更
目的:观察凉血消疕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并通过细胞实验的方法探讨凉血消疙汤含药血清对HACAT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为凉血消疕汤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特色之一,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病的整体观、动态变化、个体性等特点。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发展,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已经成为医学中最为重要的研究方向。疾
日本是传统渔业大国,也是渔业强国,了解日本渔业发展趋势,对于我国渔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总结了二战后从1946年到2016年的渔业总产量变化情况;对日本的海洋捕捞渔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是早产儿常见的脑损伤形式 ,常导致痉挛性脑性瘫痪、认知及行为学异常等后遗症。阐明缺血性少突胶质细胞损伤的机制 ,选择合适的神经胶质细胞保护剂 ,挽救缺
目的通过对既往病历的整理、归纳、分析,初步探讨尪痹在岭南地区的证候分布特点,分析补肾法在各种证型中的应用与用药特点,为中医临床治疗尪痹提供辨证和用药的依据与原则,将
观察自制肝病1号方,用于肝硬化(尤其是肝功能失代偿期)腹水的临床疗效,并探讨肝病1号方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展望中药治疗肝硬化的前景。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方法
[目的]:探讨电针刺对全横断脊髓损伤大鼠后肢感觉运动功能,脊髓损伤相关部位NTFs及受体和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SD成年大鼠24只分为假手术组,脊髓全横断损伤组(于T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