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肺亚厘米磨玻璃结节(ground glass nodule,GGN)影像学及病理结果对照分析,总结影像学特征与病变性质的相关性,以期通过影像学特征即可初步判断病变性质,进一步提高肺亚厘米GGN的鉴别诊断准确率,更好地指导术前评估,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行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T,HRCT)扫描发现有亚厘米GGN并行手术切除的52例患者(共70个病灶)的影像学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HRCT图像均应用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s,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aximum intensive projection,MIP)及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进行重建,由2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对病灶大小、平均CT值、病灶位置、病灶类型、边界、毛刺征、空泡征、三维形状、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及病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进行评估。研究共纳入70个肺亚厘米GGN,其中良性病变12个,肺腺癌58个(包括不典型腺瘤样增生11个、原位腺癌29个、微浸润性腺癌9个和浸润性腺癌9个)。分析肺亚厘米GGN影像学特征和病理结果的关系。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良恶性结节的比较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52例,男22例,女30例,年龄范围35~77岁,两组之间性别和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52例患者共检出70个肺亚厘米GGN,其中良性组12个,恶性组58个,病灶位置分布为:右肺上叶25个、右肺中叶4个、右肺下叶13个;左肺上叶18个、左肺下叶10个,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两组之间病灶位置无统计学差异(p>0.05)。良性组、恶性组病灶大小分别为6.50(5.13~8.53)mm、7.05(6.00~9.00)mm,平均CT值分别为-606.50(-707.00~-150.25)HU、-609.00(-683.00~-385.25)HU,应用秩和检验,病灶大小及平均CT值在两组间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两组之间的空气支气管征及分叶征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而病灶类型、边界、毛刺征、空泡征、三维形状及胸膜凹陷征在两组之间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将病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分为三型,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统计分析,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良性组以Ⅰ型最多见(75%),而恶性组以Ⅱ型和Ⅲ型多见(48.3%、27.6%)。恶性结节浸润前组及浸润后组的比较结果:本研究共收集58个恶性结节,根据有无浸润性将其分为:浸润前组(包括不典型腺瘤样增生11个,原位腺癌29个)和浸润后组(包括微浸润性腺癌9个,浸润性腺癌9个)。经卡方统计发现,性别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t检验统计分析发现,年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58个病灶的位置分布为:右肺上叶23个、右肺中叶4个、右肺下叶9个;左肺上叶15个、左肺下叶7个,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p>0.05,两组间病灶位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浸润前组、浸润后组病灶大小分别为(6.99±1.75)mm、(8.14±1.57)mm,平均CT值分别为-633.00(-692.75~-561.00)HU、-326.00(-627.50~-203.00)HU,分别应用t检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病灶大小及平均CT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ROC曲线,病灶大小、平均CT值最佳临界值分别为6.95mm、-502HU。经卡方检验,两组间病灶类型、边界、毛刺征、空泡征、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和胸膜凹陷征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三维形状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前组病灶多为pGGN(80%),边界多清楚(55%);而浸润后组多为mGGN(83.3%),边界多较模糊(77.8%)。毛刺征、空泡征、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及胸膜凹陷征在浸润后组的发生率分别为66.7%、66.7%、88.9%、88.9%、55.6%,显著高于浸润前组。统计上述5种征象出现的频数,绘制ROC曲线,发现频数为2.5种时为诊断病灶是否为浸润性病变的最佳阈值,即恶性结节出现上述5种征象中的3个或以上,提示病灶很可能为浸润性病变。经Fisher确切概率法统计分析,两组间病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分型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浸润前组以Ⅱ型最多见(52.5%),浸润后组以Ⅲ型最多见(61.1%)。MPR对结节位置的显示具有一定优势,MIP对肺血管的显示较HRCT图像更为清晰,VRT可显示结节的三维形状,CT图像及各种重建技术的联合应用可以提供肺亚厘米GGN更全面、准确的信息。结论1.肺亚厘米磨玻璃结节中出现分叶征和空气支气管征提示为恶性病变可能性大。2.恶性亚厘米磨玻璃结节中,若结节为pGGN、边界清楚提示为浸润前病变可能性大;若结节为mGGN、边界模糊则提示为浸润性病变可能性大。当病灶大小>6.95mm、平均CT值>-502HU或病灶出现毛刺征、空泡征、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中3个或以上征象时,考虑病灶为浸润性病变可能性大,否则为浸润前病变可能性大。3.病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分型对于区分亚厘米磨玻璃结节良恶性及浸润性均具有一定的意义。若血管与病灶无关则为良性病变可能性大,血管在病灶内走形自然为浸润前病变可能性大,血管在病灶内扭曲、增粗、僵硬或向病灶内聚集为浸润性病变可能性大。4.图像后处理技术为二维影像学的一种补充手段,诊断的准确性有赖于与二维影像的有机结合,不同的重建技术之间是一种互补的关系,综合各种重建技术的优点所得图像才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全面、准确及客观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