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14年发布的《世界癌症报告》,2012年全世界患病率排前三癌症的依次为肺癌(180万)、乳癌(170万)和大肠癌(140万),其中结直肠癌致死率排第四位。而在我国新增癌症病例306万例,死亡220万例,其中直肠癌的发病率位居第四。 目前,对于局部进展期的直肠癌患者(cT3/T4和/或cN+),术前新辅助同步放化疗(chemoradiotherapy,CRT)已成为公认标准的治疗规范,且有的学者主张结肠癌T4期的患者给予术前放疗。新辅助放化疗旨在通过治疗使肿瘤缩小、病理降级以及临床降期,来增加手术根治性切除率。然而局部进展期的直肠癌患者对于新辅助放化疗的反应程度并不乐观,从完全的病理缓解到完全抵抗,患者的个体反应差异很大。这样,许多患者接受了不必要的甚至是有害的治疗,同时也延误了手术的时机,形成过度治疗,使患者承担了额外的痛苦及负担。因此,很有必要探讨直肠癌对放化疗抵抗的机制,寻找可以增加肿瘤对放化疗的敏感性的靶点,为肿瘤患者的综合治疗提供依据,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化治疗。 c-Met是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RTKs)的成员之一,在结直肠癌细胞中过量表达,且与肿瘤增殖、迁移、侵袭、肿瘤血管形成及肝转移密切相关。另外,其特异性配体为肝细胞生长因子/离散因子(HGF/SF),在外周血血清中和肿瘤组织中的HGF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提示我们c-Met可以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重要靶点。目前,c-Met抑制剂和HGF拮抗剂已经应用于结直肠癌的研究,但是缺乏对于靶向抑制c-Met联合放疗及化疗的研究。 在前期体外实验中,我们采用慢病毒介导的可调控诱导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技术,发现适当沉默c-Met的表达可以增加结直肠癌细胞SW620对放化疗的敏感性。本课题则研究:在体内,靶向抑制c-Met对结直肠癌放射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建立人结直肠癌SW620细胞系裸鼠体内种植模型,待成瘤后给予c-Met小分子抑制剂(PHA665752)以及联合放射治疗,探讨靶向抑制c-Met与直肠癌新辅助放疗敏感性的关系。 方法: 1建立人结直肠癌细胞SW620的动物种植瘤模型。 2待成瘤后随机进行分组,给予不同处理:对照组(DMSO组),c-Met抑制剂组,放疗组,抑制剂+放疗组。 3将残存的瘤组织行石蜡包埋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瘤组织中E-cadherin、Vimentin、HIF-1α、γ-H2AX的蛋白表达情况;应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瘤体组织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 1各实验组瘤体积与对照组相比,瘤体积显著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疗+PHA组与放疗组相比,瘤体积显著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2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放疗+PHA组与放疗组相比较,E-cadherin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Vimentin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HIF-1α表达显著降低(P<0.01),γ-H2ax表达显著升高(P<0.01)。 3 Tunel检测结果,放疗+PHA组与放疗组相比较,平均凋亡的肿瘤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0.01)。 结论: c-Met抑制剂可能通过阻断EMT增加结直肠癌细胞对放射的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