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式和布局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oeni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年代以来,就世界范围来看,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其中,西方发达国家逐步完成了由工业经济时代向服务型经济时代的转换。随着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服务业在全球经济活动中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目前,生产性服务业作为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中发展最快的部分,也是服务业中对区域经济影响最大的产业,正在逐步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产业国际化转移的加速,以及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步伐的加快,我国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特别是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区大城市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出现了集聚化发展,由此促进了我国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世界金融危机以及资源和环境要素的约束下,我国东部地区以工业为导向的发展方式难以持续,因此,发展生产性服务成为地区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突破口。所以,研究我国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式和布局显的尤其重要。本论文以经济地理学理论为指导,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借助文献、资料的统计和SPSS分析软件,围绕我国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现状趋势”——“动力机制和模式”——“合理布局”,分析了我国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动力机制、模式和布局问题,以期为更好地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和优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本论文的内容主要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1章和第2章。其中,第1章的为生产性服务业的概述、全球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态势和生产性服务业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第2章为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进展和和相关理论探讨。通过对生产性服务业概念和内涵的阐述,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研究进展和相关理论的探讨,主要分析了全球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最新态势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对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第二部分为第3章,探讨了我国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界定了东部地区的范围,分析了我国东部地区在全国中的经济地位,并运用SPSS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GDP的模型,分析了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从产业规模、增长速度、内部结构、就业能力和经济贡献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东部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趋势,认为在东部地区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的制造业中心,生产性服务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越来越显著,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加快和规模日益增强,出现了新型的、专业化、集聚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中心;随着产业升级和产业链的拓展,在我国东部地区逐步形成高中低档的生产性服务业错位分工发展的趋势。第三部分为第4和第5章,为本论文的重点。其中,第4章分析了我国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影响因素以及三大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异同点;讨论了生产性服务业在我国东部地区发展的模式,主要从空间集聚——扩散角度和嵌入价值链的视角对我国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进行了探索。本论文认为,由于我国东部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依托东部的制造业集群,生产性服务业在外部和内部机制的影响下,在空间视角形成集聚、集聚——扩散的模式,基于价值链角度形成了依托城市等级体系的融入全球和国内的生产性网络体系,促进我国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融入全球生产性服务业的分工体系。第5章是对我国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合理布局的分析,并利用SPSS模型分析了我国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总体布局,探讨了我国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合理布局问题。第四部分包括第6章和第7章。其中,第6章在深入研究我国东部地区特别是三大经济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布局的问题基础上,尝试构建我国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在三大经济区合理布局的模型,并对三大经济区生产性服务业合理布局提出了建议和对策。本论文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在我国东部地区的合理布局,必须依托我国东部的城市的功能定位,各城市发挥比较优势、错位联动、细化分工,形成生产性服务业层级网络化布局,形成以城市等级体系为载体的生产性服务业网络。第7章为结语,主要阐述本论文的研究结论和不足。本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1)从空间集聚——扩散和嵌入价值链的视角出发对我国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我国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城市等级体系的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前瞻性。(2)运用SPSS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GDP的关联模型,并从产业规模、增长速度、内部结构、就业能力和经济贡献的角度,全面分析了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3)利用SPSS模型分析了我国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总体布局,探讨我国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合理布局问题。在深入研究我国东部地区三大经济区生产性服务业布局问题基础上,尝试构建我国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在三大经济区合理布局的模型,并就三大经济区生产性服务业合理布局提出了建议和对策,为我国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合理布局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项目管理是组织实现项目目标管理的过程工作,是通过对有限资源的有效计划、组织、控制,实现项目管理目的,保证项目目标实现的系统管理方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
矿井突水问题一直是困扰煤矿生产的一个难点问题,本文依托国家973计划项目“煤矿突水机理与防治基础理论研究”,围绕该项目拟解决的“采动岩体结构破坏与裂隙演化及渗流突变
随着高频谱效率的数字线性调制体制及多载波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了保证调制保真度及避免干扰相邻信道内通信系统的正常工作,这对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度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传统
移动Ad Hoc网络是由一组无线移动节点组成的无中心分布式的多跳动态网络。根据网络的结构,Ad Hoc网络一般可分为平面结构和分级结构。路由协议是实现网络通信的基础;在设计路
现阶段,根据铁路隧道开挖面积的大小,可分为:超小断面施工,小断面施工,中断面施工,大断面施工和超大断面施工。随着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大断面铁路隧道正在建设
以需求导向理论及协同教育理论为支撑,针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供需错位"和校企合作融合度低等实际问题,重点在区域经济需求导向下的专业特色方向选择、校企一体化协同育人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遇到了一些瓶颈,迫切需要从劳动密集型转向知识密集型。在中国进入WTO之前,国际知名通信巨头就进入中国抢滩设点,因此国内通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是最有应用前景的太阳能利用方式。世界各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发展光伏技术。太阳能电池是可以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器件。对常规太阳能电池进行聚光,可以提
网络与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网络口碑对旅游者决策的影响日益凸显,网络口碑营销对旅游目的地的管理和形象塑造意义深远。基于HSM和ELM理论模型,以黄山景区为研究对象,从网络口碑
微带线和波导是两种重要的微波、毫米波传输系统。微带线作为一种平面电路结构,便于系统的集成,但损耗较大。波导具有极小的传输损耗和高Q值,但由于体积较大,不利于系统的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