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联合国在沪机构研究——以“救助”工作为中心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56ur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为了便于工作,联合国在世界某些重要地区设立办事机构。上海的办事机构就是其中之一。战后共有10个联合国机构先后在上海设立了中国或远东的分支机构;它们的办公地后来集中在一幢大楼里,该楼遂被称为“联合国大厦”。由此可见,当时的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处理战后亚洲及太平洋地区事务上具有重要的发言权;当时的上海,在战后远东格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以及新中国首都移至北京,联合国在沪机构逐渐搬迁到别的国家,上海与联合国的渊源便被画上了句号。60多年来,学术界忽视了这段历史,基本无人研究这个领域,“联合国大厦”今天已鲜为人知。  本文以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联合国在沪机构为研究对象,以救助工作为中心,力图复原联合国在沪相关机构对战后上海、中国以及亚太地区救助工作的历史场景,填补早期联合国在华机构的研究空白。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联合国成立70周年,2016年是联合国驻沪办事处成立70周年,2017年将是亚远经委员会在沪成立70周年。本文借此研究,展示中国与早期联合国的密切关系,展示上海这座城市在国际事务上曾经拥有过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让这段被人淡忘的历史重新进入公众的视野,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第一章绪论,主要说明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阐述研究难点与重点等。第二章概述联合国驻沪各机构成立的背景和它们从创建到离沪的发展沿革。第三章是本文的主体,从经济、劳工、难民、儿童四个方面,阐述联合国在沪相关机构开展救助工作的情况。第四章分析联合国相关机构救助工作的特点,指出其具有紧急性、长久性、原则性和国际性等特点。第五章阐述联合国在沪相关机构救助工作的作用,分析其对上海、中国以及远东地区战后恢复所发挥的积极影响。第六章是结语,对全文做简短总结,并对今后的相关研究作学术展望。
其他文献
一个崛起的大国,必然会引起世界的关注。如何与外部世界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避免信息误判带来不必要的冲突,对一个成长中的大国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中国未来的走向,世界在关
期刊
综述了硒和硫的地球化学特征 ,土壤中硒和硫含量、形态的相互关系和吸附、解吸中的相互作用及生物化学过程的差异性 .硒和硫在内生作用中的地球化学行为极为相似 ,而在表生作
2008年,曾经是农五师89团11连副连长的张勇,在基层民主选举中作为连长候选人以高票当选;同样是11连技术员的刘冬雪在副连长提名的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基层连队 In 2008, Z
近些年来,人类外空活动迅速发展,空间开发及应用能力大大加强。空间开发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难点,其特有的高成本和风险及尖端技术的开发使得谋求在外空领域的国际合作成为必
党内民主建设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南昌市东湖区委十分重视党内民主建设,全面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以维护党员权利为基础,以加强制
期刊
20世纪末,我国高等教育招生人数开始快速增长,研究生招生人数也大幅增长。研究生扩招有助于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其意义是不言自明的。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研究生教育在快速
优先股是普通种类股之外另行规定的其他种类的股份,其股份持有人参与公司决策管理等权利受到限制,而优先于普通股股东分配公司利润和剩余财产。优先股作为一种国际通行的股份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构建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