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文化差异下的法律术语翻译:以民商事法律术语翻译为例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yib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贸易往来日趋频繁,尤其是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的活跃,这就对翻译工作提出了大量的需求,而本论文所探讨的法律术语的翻译由于其特殊性,对翻译质量的要求则更高。法律术语作为法律语言的核心,一直是中西方的法律翻译工作者的一个很热门的研究话题。法律术语的误译或翻译的不精确都会给中西方之间的法律交流带来很大的困扰和障碍。而中西方之间由于其各自不同的法律体系和法律文化,使得法律术语的翻译更加具有挑战性。  本论文试图从法文化差异的角度入手来研究法文化差异下的法律术语的翻译。论文第一章对全文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第二章首先对法律术语和法律术语的翻译以及法律文化的差异进行了简单的概述。第三章则主要从法文化的起源,法思维的不同,社会制度及宗教信仰的不同等方面阐释了法文化差异的表现形式及其对法律术语翻译带来的影响。第四章主要讲述法文化差异下法律术语翻译存在的困惑和难题。第五章则为法律术语的翻译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提供了具体的翻译技巧。  论文希望在尊重法文化差异的前提下,跨越法律翻译的障碍,为法律术语翻译以及中西方之间的法律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其他文献
本刊讯记者丽风报道8月15日下午4点10分,中国象棋第一人许银川看着天梭落下最后一子,遂平静议和,人机终极对决局面最终锁定在两和。人类大师在8月9日人机大战中9:11惜败后,许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母语影响问题在二语习得领域内已经被讨论了近半个世纪,行为主义将母语看作是二语学习中的主要障碍,心灵主义否认母语对二语学习的作用,近年来认知心理学又重新审视母语对二语学
由于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特别地强调了读者(观众)的反映和感受,所以它对影视翻译具有相对的指导作用。影视字幕翻译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受到影视画面的限制。本论文从空间限制
本文是关于维拉·凯瑟的两部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作品:《啊!拓荒者》以及《我的安东尼娅》。本文是通过应用生态主义来解读作者试图表达的作品中的深层次意义。在美国19世纪初
一、我国义务教育投资存在的问题rn1.从国际比较来看rn中国的义务教育投资的总体水平偏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从1991年到1999年一直未超过3%,最高年份为1991年3.0
阐释学是一门既古老又新兴的哲学。它起源于西方对神谕、圣经典籍、古代文献和法律条文的解释。阐释学经历了从传统阐释学到现代哲学阐释学的演变过程。伽达默尔提出的阐释学
“儿童模拟博物馆”项目旨在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活动情境,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让经历、思考、成果展示、活动评价可视化,并以此加强活动的内在整合,使学生的学习真正发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得我国研究生教育中一些潜在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研究生教育是否收费以及与之相关的学费定价和学生资助政策,成为问题的焦点。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不仅关系收费政策本身,而且关系到其他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虽然研究生收费制度还没有正式确立,但从很早开始,相当一部分的高校就已经开始实行公费自费双轨收费模式了。这种公费自费双轨制模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培养经费问题,满
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可以称得上是华裔文学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细致刻画了四对个性鲜明、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母亲和在美国出生的女儿之间的情感故事。本论文就是从分析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