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种外源物对大豆根际区系的影响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fwgc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生物肥料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豆科植物常通过根瘤菌的根瘤固氮,增强其对氮元素的吸收。除此之外,二苯基脲磺酸钙也能有效促进大豆结瘤固氮,它是以椰子乳提取物为原料,用仿生化学法合成的一种环境友好型外源物。本试验以‘汾豆78号’为材料,以费氏中华根瘤菌(S.fredii)和二苯基脲磺酸钙(DSC)对大豆根际效应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大豆农艺性状、大豆根际土壤细菌结构及功能、大豆根系转录组3方面进行研究,为二者在大豆栽培上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1)试验采用大棚盆栽,共设置8个组,分别是:空白对照(CK)、S.fredii(N1)、3 g/L DSC(N2)、6 g/L DSC(N3)、12 g/L DSC(N4)、S.fredii+3 g/L DSC(N5)、S.fredii+6 g/L DSC(N6)和S.fredii+12 g/L DSC(N7)。对根际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大豆农艺性状测定和统计。结果表明,S.fredii和DSC能显著增加根际土壤的全氮、全磷含量。其中,全氮、全磷含量最高的是N6,其次是N1和N3。N3和N6的大豆植株表观性状最优良,相较CK,豆荚数分别提高了27.78%~64.71%,55.56%~117.65%,豆粒数分别提高了31.82%~91.18%,47.73%~150.00%。N6相较CK的根瘤鲜重,根瘤干重和根瘤数分别增加16.48%~48.05%,11.11%~40.82%,29.09%~76.92%。(2)上述试验结果表明,含量为6 g/L的DSC为大豆处理的最优浓度,因而选取CK、N1、N3和N6进行根际菌群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N1和N3相较CK的根际菌群多样性降低。经统计学发现,S.fredii、DSC和S.fredii+DSC处理会富集具有氮代谢、拮抗病原菌、促进磷、钾等元素吸收功能的一些菌群,例如Acidovorax、Azoarcus、Azotobacter、Cellvibrio、Flavobacterium、Geobacter、Hydrogenophaga、Pseudomonas等。(3)选取CK、N1、N3和N6的条件处理大豆种子,在人工气候室进行无菌培养。45天后取大豆根部样,提取RNA并基于Illumina平台进行测序:与CK相比,3组处理的上调基因皆占大多数。其中,N1处理上调4,374个,下调1,649个;N3处理上调3,243个,下调692个;N6处理上调4,289个,下调1,260个。基于GO和KEGG数据库平台,对CK vs N1、CK vs N3和CK vs N6的显著差异基因比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fredii、DSC和S.fredii+DSC处理促进水解酶、葡糖基转移酶、磷酸转移酶活性,细胞膜和细胞壁合成等途径。S.fredii处理促进了催化活性、氧化还原酶活性、微管形成等途径。DSC处理促进氧化氢酶的合成分解、抗氧化反应、次生细胞壁结构、韧皮部发育、纤维素代谢、次生代谢、跨膜转运等途径。此外,DSC处理使响应细胞分裂素合成途径相关基因上调,S.fredii、DSC和S.fredii+DSC处理使响应赤霉素和水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的相关基因上调。综上,大豆种植中施用S.fredii和合理浓度的DSC能改良根际土壤环境,促进根际氮、磷元素的积累,同时有效富集某些功能菌群。二者基于根系分子机制上的调控,在相应的大豆农艺性状方面也有一定程度体现。因此,本研究成果能更好的为S.fredii和DSC这2种外源物在大豆栽培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传统金融学认为投资者是“理性人”,当市场出现波动价格偏离价值时会立即纠正这种偏误,而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金融市场出现了许多有悖传统金融理论的异象。对此,行为金融学
杂志出版多是以月为周期,时间看似宽松,但由于编辑团队紧凑,因此一个流程下来也是马不停蹄。月复一月,在忙碌与恍惚中一年的时光就这么悄然溜走了,我甚至还清楚记得为2013年第一期
成语是人们长期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简洁但含义颇丰的词组或短语,结构稳定。近几年来,人们的日常交流日益频繁,成语活用的现象频频出现,屡见不鲜。本文主要从成语的来源
期刊
目的探讨高糖环境下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 EBG)对ECV304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细胞分为正常细胞组(不施加任何处理因素)、高糖组(加入葡萄糖至终浓度35mmol/L);甘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