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约束屈曲支撑杆件空间网壳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SHENGHU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大跨空间结构发展迅速,网壳结构抗震性能研究尤为重要。目前,抗震设计方法是通过增强结构自身的刚度来抵御地震作用,满足抗震设防目标,当遇到强烈地震时结构的主受力构件将进入弹塑性工作阶段,造成结构的损伤。因而提高大跨空间结构的安全度、降低结构损伤将是大跨空间结构抗震设计的发展方向之一。而我国大部分地区又处于地震区,需要考虑地震动的影响,所以对大跨度结构抗震减震性能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鉴于此,本文首先提出一种带接触环的双钢管约束屈曲支撑,详细分析研究其性能,然后运用结构控制理论,结合空间网壳结构的受力与构造特征,提出利用带接触环的双钢管约束屈曲支撑代替原结构部分杆件的思路,构成了新的网壳结构减震体系,并对装有约束屈曲支撑的网壳体系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本文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1)提出新型约束屈曲支撑构造,即带接触环的双钢管约束屈曲支撑,它具有比混凝土外包的约束屈曲支撑构件质量轻、连接方便、接合段强度和刚度高等优点,非常适合在大跨度空间结构中应用。 (2)建立了带接触环的双钢管约束屈曲支撑简化计算模型,根据能量理论推导出约束屈曲支撑的刚度方程,并利用MATLAB语言编制有限元计算程序,计算了该支撑的稳定承载能力。 (3)建立带接触环的双钢管约束屈曲支撑的有限元实体模型,利用ANSYS软件对带接触环的双钢管约束屈曲支撑进行详细地分析与研究,全面掌握构件的强度、刚度和耗能特性。 (4)在有限元计算的基础上进行了新型支撑构件的试验研究,讨论了支撑在单向加载下的承载能力、荷载位移曲线变化规律;分析了在循环加载下带接触环的双钢管约束屈曲支撑的耗能性能,并且讨论了接触环数量、外套管间隙、外套管刚度对滞回曲线的影响。最后得到了带接触环的双钢管约束屈曲支撑的恢复力特性及简化模型。 (5)将带接触环的约束屈曲支撑装入网壳结构,替换网壳结构中部分杆件,替换后使得结构的刚度和阻尼发生了变化,通过刚度和阻尼的变化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并根据结构控制理论提出了新型结构的减震思想。利用通用软件ANSYS对装有约束屈曲支撑的网壳结构进行动力时程分析,研究了单层K6型网壳结构的动力性能,讨论了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竖向地震作用以及三向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 (6)研究在三向地震作用下带约束屈曲支撑网壳与下部支承结构共同工作时的震性能,发现装有约束屈曲支撑后,网壳结构节点位移峰值和主受力杆件内力峰降低幅度较大,整个网壳结构的受力比较均匀。使结构的内力和位移的峰值大幅减小,防止了结构个别杆件的过早破坏,达到了约束屈曲支承先屈服耗能保护结主受力杆件的目的。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老旧建筑物被拆除重建为高层、超高层,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还有,据统计2015年我国全年能源消费了43亿t煤炭,既而产生了大量的粉煤灰废
拟建项目综合评价,是指在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从国家全局及企业的角度,对拟建项目的计划和设计方案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论证和评价,从而确定项目未来发展的前景。拟建项目综合
地震作为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往往在没有什么预兆的情况下突然来临,灾后的次生灾害如瘟疫、水灾等,给重建工作带来了重重困难。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条件,采取科学有效的设计方
学位
光纤光栅传感技术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并逐渐显现出了其优势,但对结构振动的测试,尚缺少较为成熟可靠的光纤光栅加速度传感器。本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光纤
我国广阔的水域下方沉积着大量淤泥,为保证河道通畅和水质清洁,每年产生的疏浚淤泥数量十分惊人。为实现废物利用,变废为宝的目的,采用疏浚淤泥为原料制成的改良土运用于实际
钢管混凝土结构利用钢管和混凝土两者之间在受力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充分发挥了两种材料各自的优点,具有承载力高、塑性和韧性好、抗震性能优越、施工方便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在我
工程结构在设计、施工、使用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因此,严格地讲,结构的安全可靠只具有统计或概率意义,应基于可靠度理论对结构进行设计或评估。本文研究了抗力时变和抗力不
渡槽结构在我国有广泛的应用,随着渡槽结构向大型化发展的趋势,其抗震问题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引起了广泛重视。本文对渡槽结构水平地震响应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计算研究。首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新的建筑结构形式不断涌现。工业厂房采用混凝土柱-折线形钢梁轻钢屋盖结构形式越来越普遍,该结构形式能充分发挥钢筋混凝土柱抗压强度高、防火防腐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