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业大棚监控系统研究

被引量 : 26次 | 上传用户:wangnayang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农业的现代化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农业生产的管理方面,从最初的计算机控制,到现在的物联网农业,物联网农业监控系统也越来越多的被研发出来。在我国,农村的农业大棚数量不断增加,大部分的农业大棚还处于人工管理模式。采用计算机技术构建的大棚监控系统由于布线多,能耗大,使得管理成本过高。本文在研究物联网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业大棚监控系统,系统依据物联网结构进行设计,采用ZigBee无线传输技术构建无线传感网络,实现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参数信息的监控。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业大棚监控系统按照物联网的感知、传输、应用的工作思想来设计,无线传感网络主要负责感知与传输的任务。用户监测终端主要负责数据的接收与显示。最后在监测数据实现的基础上,根据监测到的参数数据对相应的调控设备进行自动调控。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分析无线传感网络的结构,完成系统设计。在系统设计中分别完成了无线传感网络中传感器节点和协调器节点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网络节点均采用CC2430嵌入式微处理器做为主控芯片。(2)设计PC监测终端和嵌入式手持终端。PC监测终端用于在监控室工作时的固定监测平台,方便管理人员长时间在监控室内的监测使用。嵌入式可移动终端主要应用在大棚管理人员随身携带的情况,方便管理人员随时随地查看。可移动监测终端作为便携设备,考虑采用低功耗的嵌入式微处理器LPC2103为设备核心构建监测终端。(3)根据各个参数的数据变化规律,研究大棚环境参数的调控过程。在设计调控设备的控制规则方面,主要根据不同参数的变化来实现简单的自动控制。对于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参数,通过卷帘电机、浇灌设备、通风设备和光照设备来实现对其的调控。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业大棚监控系统采用物联网技术搭建系统主结构,完成了对环境信息的监控。系统通过构建无线传感网络来实现对大棚内环境参数的信息采集。监测终端的设计不仅采用传统PC机监测终端,而且设计了一种可移动的嵌入式手持终端,实现了管理人员移动过程中查看大棚环境参数的功能。对农业大棚温度分布问题做了分析。通过系统调试,系统实现了信息的采集、传输与显示功能,嵌入式手持终端实现了数据的显示和控制命令的发送。
其他文献
目的基于Wnt通路探讨肾阳虚型慢性肾衰竭大鼠肾小管上皮稳态失衡的生物学机制。方法实验动物分为4组:正常组、腺嘌呤组、氢化可的松组和单侧输尿管结扎手术(UUO)组,各组大鼠用相
ZT矿业公司为山东国有控股企业,肩负着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繁荣的重要责任,如何把握“十三五”带来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是ZT矿业公司面临的一大难题,合理的规划关系到其是否能够实
社会记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受到各界关注,也逐渐在档案学研究中引起重视。理论上,档案学以自身学科特点为依托,研究社会记忆与档案、档案工作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档案记忆观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舆情,认真倾听和积极回应民众诉求,把民众的利益放在政府的工作首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加之网络本身具有的开放性、准入门槛低等特点,部分
<正> 赵鼎,南宋初年三度拜相,在宋金战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然而对于这样一个在重要的历史时期中有过卓越贡献的杰出人物,历来史家颇有贬抑之词。赵鼎同代人不必列举。比赵鼎
吊文和祭文都是哀祭类文体的重要类别。汉魏六朝时期,它们在发展的过程中,发生了相互渗透、影响。先是凭吊吊文向祭文渗透,促生祭古人文,后者又在南北朝时期出现代替前者的趋
学界对日藏《文选集注》是从我国传入之原本,抑或是由日本学者据中土传入的《文选》诸本予以汇编、誊录之本,众说纷纭。关于其编者及成书年代问题,主要有"唐土文献说"、"日人
广西的饲料工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在经历了初始发展、稳步提高、快速扩张、整合提升的阶段后,已发展成包括饲料原料工业、饲料加工业、饲料添加剂工业、科研教育、饲料监测等
背景糖尿病的高发病率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它已成为目前人类第五大死亡原因,也是当前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最重
<正> 我们曾在《“刑不上大夫”的真谛何在?》一文中提出“刑不上大夫”之“刑”为肉刑(不包括死刑)说。年来读史,偶有所得辄记之,因成《补证》一篇,益坚前说。 《晏子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