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戏剧翻译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以Measure for Measure汉译本为例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yh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翻译莎士比亚戏剧的历史已逾百年,其间不乏大家佳译,有关莎剧翻译质量的讨论蔚然大观。现存莎剧翻译质量研究多重视莎剧文学性的批评,且学者对莎剧翻译质量的批评多为印象式、经验式,缺乏系统的理论评估体系。而莎剧属戏剧范畴,它既是文学文本,也是舞台艺术。莎翁创作的初衷也是为了表演,故本文认为莎剧汉译本质量评估需从戏剧语言的文学性和可表演性两部分进行分析。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及戏剧文体学角度出发,将莎剧可表演性纳入莎剧翻译质量评估范围,尝试构建莎剧翻译质量评估体系,使莎剧翻译质量评估更加科学、系统。本文首先介绍了莎剧翻译质量评估体系构建的框架及操作原理。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及戏剧文体学的“话轮转换理论”为理论基础,以莎剧语言的文本性和可表演性为评估体系两大部分,结合莎剧语言特点,分别设定参数。在莎剧语言的文本性评估部分,引用了基于“语域理论”构建的House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并在此模式的基础上,根据莎剧翻译特点进行改进,设定参数。然后按照所设定参数,对源文本及汉译本分别进行分析,以译作对原作的意义对等程度为评判标准,进行评分,文本偏离越少得分越高。可表演性量化参数统计部分根据“话轮转换理论”,结合莎剧语言特点,在词汇和句子两个层面设定参数,并辅以可表演性参数量化对比表,作为文本评估得分的加分项。最后,对体系的两部分分别进行详细阐述,并以Measure for Measure的源文本及六个汉译本(邱存真、朱生豪、梁实秋、方平、英若诚及彭发胜)为语料,进行操作,检验体系的可行性,力图为莎士比亚戏剧翻译评估研究提供一个合理的、操作性强的工具。
其他文献
沈从文的《边城》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中篇小说之一。到目前为止,有三个英译本,本论文专门讨论杨宪益和戴乃迭的翻译版本。我们都知道杨和戴在我国的翻译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们
学位
一般来说,要理解语言在公共生活和社会过程所扮演的角色,首先需要我们充分地了解在话语阐释过程中语言知识和社会因素如何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尽管大家仍普遍认为话语分析与修
隐喻,作为一种有力的修辞艺术,具有惊人的跨时空能力和影响文化能力。尽管出于不同目的,但几乎所有文化都采用这种独特的手法。关于隐喻,已有大量的研究分析其在文学作品中的使用
语言象似性作为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中的重要观点之一,在国内外语言学界受到广泛的关注。象似性理论认为,语言形式与客观世界、经验结构、认知方式、概念系统和所表意义之间存在
对比是语言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能使人清晰明了地认识事物,发现异同,找出规律。一种语言的特点只有通过与其他语言的对比才能使其更明确,更
谢默斯·希尼,199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被称为继叶芝之后爱尔兰最优秀的诗人。他的诗歌广为传唱,被认为是世界经典,一直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评论界对其诗歌的研究远远超过了他
约翰·巴斯被认为是当代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家之一,是实验派小说的先驱者,他的作品对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同时,他也是一位出色的元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