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居住方式与子女赡养行为研究——以山东武城为例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4167841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在山东武城调研的数据支撑之下,结合社会学相关理论,从家庭变迁视角出发研究影响老年人居住方式的因素,从空间视角出发研究影响子女赡养行为的因素,并重点关注农村老年人的居住方式对于子女赡养行为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农村老年人居住方式发生变化,与子女同住的老人大幅下降,老年人单独居住和仅与配偶居住的空巢老人比重超过一半。另外,农村老人的居住方式出现分化,传统的与儿子居住的比例下降,在女儿家居住现象也占一定比例。现代化和工业化对于老年人的居住方式产生影响。突出表现在农村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和核心化,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比例大幅下降,空巢家庭越来越多。  第二,农村老年人的居住方式受到经济资源的影响。老年人生活主要来源对于居住方式有显著影响,而子女个人年收入对于老年人居住方式没有影响。可见老年人自身所能掌握的资源而不是家庭所拥有的资源对于老年人的居住方式有影响。农村老年人的居住方式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传统的观念对于老年人的居住方式有影响。子女的性别、子女关于居住的观念对于老年人居住方式有显著影响。子女关于居住的观念呈现高度的一致性,特别是“是否愿意父母在自己家里养老”的态度。中国人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远。  第三,农村老年人养老资源不足。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养老的基本形式。子女给老人提供的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情感慰藉都不足,特别是子女很少或者从不给予老人经济支持的比重较大,老人生活可能比较贫困。  第四,老年人居住方式对于子女提供的生活照料有显著影响,对于子女提供的经济支持和精神慰藉没有显著影响。与已婚女儿同住的老人得到的生活照料最多、接着依次为与已婚儿子同住的老年人、独居的老年人和与配偶同住的老年人。空间理论强调人们活动在空间之中,当然既包括物理空间的限制,也包括虚拟空间的影响。物理空间对于子女与父母之间面对面的互动即生活照料有重要影响,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支持和精神慰藉已经突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
其他文献
该文分析了EPC建设模式的特点,指出重庆南彭冻库EPC项目所面临的问题,并以该项目的 结构工程设计为例,从工程建设周期、工程造价、建设流程的简便性等方面介绍了如何对比、分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发展,中国的农村地区家庭结构的不断调整,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问题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但现有的老年人养老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越两国的关系正常化并不断好转,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交往上的日益频繁,中越边民相互通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中越跨国婚姻子女的身份认同问题受
截污主干管是用平行并靠近河道岸边线的污水管,将排水区域内所有直接向水体排放污水的干管或支管截流,使污水沿该干管汇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该文总结了在贵州鱼梁河截污
工程项目冲突亟需得到工程业界与学术界的重视,由唐冰松撰写并出版的《工程项目冲突管理》一书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面世的.全书以业主方、监理方和承包方为切入点,以项目全
【摘 要】分析“一带一路”战略下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人才需求,介绍高职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从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探讨“一带一路”战略下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 人才需求 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C-0038-02  “一带一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