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研究--以成都市高校为例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24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面临着错综复杂和内外交织的国家安全形势,国家安全的内涵不断地扩展和外延,由传统安全向非传统安全延伸,维护国家安全任重道远。十九大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列为十四项基本方略之一。2018年4月9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把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战略高度重视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栋梁,大学生要完成从学生向社会公民的角色转变,其综合素质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思想,能够有效地构建综合的、系统的国家安全理论体系,培育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稳定和谐和大学生全面发展相统一。
  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已经取得了一些效果,高校注重传统安全的教育,国家安全意识的培育有一定成效,大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比较强烈,但根据调查显示,高校对于非传统安全的教育不足,大学生国家安全基本知识掌握程度不佳,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缺乏了解,部分领域的国家安全意识仍需加强,高校缺乏对大学生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的培养,不能满足维护国家安全的现实需要,所以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工作亟待加强。我们定义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内容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思想,从构建国家安全知识体系、培育国家安全意识、培养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分析国家安全教育的目标。导致国家安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是高校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二是缺乏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统筹协调;三是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渠道狭窄;四是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形式单一。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从四个方面对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提出对策:一是加强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统筹协调,组建统筹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领导机构、协调机制和教育评价机制,即强调高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国家安全教育。二是构建新时代国家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一支业务精湛的国家安全教育师资队伍。三是创新教育形式增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实效,加强实践互动增强教学吸引力,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四是拓宽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渠道,坚守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安全主阵地,发挥社团平台的隐性教育功能,讲座、报告会、学术论坛补充宣传非传统安全。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和新目标彰显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民法治教育的着力点和立足点,这也为农民法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加强农民法治教育需要结合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与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民法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有机结合,为农民法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注入新的动力。因此,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为研究农民法治教育,并关注其实效性,在调
学位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人民群众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程度,根本上取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满足人民群众现实需要的程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有待满足的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仅要引导人们怀有科学的精神追寻真理,更要引导人们以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作为新的价值尺度,致力于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的价值追求中,投身中国特色社会
网络文化安全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出现的非传统安全因素,是社会文化在互联网领域的体现,其本质是国家安全,核心是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关键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网络文化。上世纪九十年代,互联网技术传入我国,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安全建设,提出了依法治网、以德治网和以技治网三者的结合,并积极开展网络文化安全治理国际合作。胡锦涛则强调集中整治网络文化乱象,并首次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概
从全球范围来看,老龄化社会扑面而来。在已经步入老龄社会的中国,养老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个体和家庭范畴下的自然阶段的养老问题,而是转向多元增长的社会化需求的重大社会问题。在这样的时空坐标之中,深入研究和解决养老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解决经济社会问题的重要举措和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国在解决养老问题方面多措并举,成效明显,但是随着人们认知的发展、需求的变化,整个养老体系和养老机
学位
精准扶贫是新时代指导我国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方略,也是新时代消灭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同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必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明确指出脱贫攻坚的目标,即到2020年,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到“两不愁三保障”。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思想
学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确立了新思想、明确了新目标、开启了新征程,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为党和国家的各方面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大学生作为与新时代共同成长的一代,享受着新时代提供的发展机遇与人生出彩契机,也肩负着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与现实责任,需要以实际行动为新时代建功立业。落实在职业选择的具体实践中,要树立“择己所长”与“择世所需”相结合、成长成才与奉献社会相统一的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并以此指导自己科
学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基础上,强调了新时期下坚持唯物史观理论与方法的重要性。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创立的两大理论成果之一,阐明了人类发展的本质及一般规律,是人类历史发展观中的科学形态。作为中国唯物史观史学开拓者的郭沫若,在历史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就。本文就郭沫若学术著作《李白与杜甫》为蓝本,评论史学著作《李白与杜甫》的利弊得失,
学位
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思想理论体系命名的马克思主义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阐明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是工人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争取人类解放的理论武器。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著涵盖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主要方面,关于妇女问题的研究散见其著述中。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作者用了较为详尽的笔触书写并记录了有
消费问题对人类而言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的消费行为体现其对消费的基本看法和价值取向。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当前大学生受到社会环境、学校环境以及个人认知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变得复杂和多样。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矫正大学生有偏异的消费行为,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和消费观,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学位
本论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相结合,采用查阅文献、调查问卷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进行探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发展提供战略指导和方向。农村党支部是具体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组织,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中起到领导核心作用。农村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