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模型的起源与发展

来源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依循城市模型学科发展史的思路,论述了城市建模发展历程的主流模 型,为城市建模分析方法建构起基本框架。 城市模型是对城市系统运行机制的简化与抽象,处理城市与区域土地使用活 动的相互作用与配置,用数学方程来描述城市系统,解释城市系统并预测其未来 变化。城市模型用来揭示城市空间发展的本质过程,是规划理论的可操作形式, 可用来检测规划政策。城市模型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的交通规划,以及 六十年代的区域科学与城市经济学。其产生的模型包括从交通模型到土地使用模 型。尤其是土地使用模型呈现丰富多彩的类型,诸如:可达性模型、线性回归模 型、微观模拟模型、优化模型和微观经济理论的模型。在其发展历程之中涌现的 主流模型有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劳瑞模型,以及土地使用与交通整合模型等。空 间相互作用模型由熵最大化方法奠定了其理论基础。劳瑞模型为综合性的城市建 模创立了范本。通过将土地使用与交通之间的相互反馈的关系予以整合,建立了 土地使用与交通整合模型。城市模型的新进展是引入城市分形模型,从而用以揭 示城市空间形态与空间过程的本质特征。
其他文献
本论文通过描绘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的住宅建设工作旧区住宅更新的发展历程,观察在特定历史环境里的建设思想指导下的住房更新。依着时间顺序、事件的更替,描述更新目的、更新政策
学位
该文所指的历史地段是指在城镇中承担着一定的社会生活的具有一定历史文化遗存的特殊的城市化地区,它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首先,该文将历史地段作为城市发展的特殊资源,通过
该文从地区主义建筑产生的背景入手,简析了现代建筑和国际式风格发生、发展的原因,针对国际式风格所带来的种种弊端,阐述了地区主义建筑设计的环境观、文化观和技术观.在对国
建筑大师的建筑作品和设计思想一贯是建筑设计者学习和借鉴的典范.葡萄牙建筑大师阿尔瓦罗·西扎(AlvaroSiza)从建筑的本质着眼,将本土的建筑传统与现代主义建筑相结合,以朴
此文是作者近来的研究课题:"中国明代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及装饰符号比较研究"的理论前瞻.为了顺利进行两国同一时区不同地域产生的不同符号的现象研究(最张将以图片形
江南小城镇的保护一直是个持久而常新课题.该论文通过对江南小城镇肌理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研究,探讨肌理研究对旧城保护的作用和具体的应用方法.该论文首先对关于肌理的一
为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应对世界范围的新技术革命,我国于改革开放伊始提出了开发区建设的重大举措,并在过去30年的发展道路上,开发区担当起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角色,为中国经济发
自中国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以来,城市的土地开发一直是城市规划管理与控制的难点,失控现象时有发生.该文通过对中西方城市土地开发控制与管理的比较分析,从城市土地开发控制
该文综述现实建设动态中几个边缘化理论和激进设计倾向,从扎哈·哈蒂德的设计思想与手法、表现媒介和作品实例三部分进行研究探讨.通过对哈蒂德与解构主度进行比较,哈蒂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