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病遗传与环境相关高危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wangda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WHO2005年估计全球耳聋残疾人达2.78亿,占世界总人口4.6%,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作为世界人口大国,我国因聋致哑的问题尤为突出。耳聋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和早期干预已成为防聋控聋工作的重点,而作为相应策略和措施的制订的依据,准确反映我国聋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环境与遗传高危因素与聋病的相关性数据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新生儿听力与基因联合筛查为基础,分别在作为普通人群的新生儿、作为高危人群的NICU新生儿开展大规模聋病遗传和环境高危因素流行病学研究;并对具有特殊表型的听神经病在不同人群中进行了发病情况调查及高危因素分析;同时在王秋菊教授1999-2002博士论文《遗传性耳聋家系的收集收集、保存及基因定位研究》成果和保存的聋病资源基础之上,建立了中国聋病基因库,为进一步聋病基因研究及遗传和环境的复杂互做与患病危险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新生儿听力与基因联合筛查的耳聋高危因素与流行病学特点分析选取2006年12月-2014年3月实施新生儿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的118106例新生儿作为筛查对象,分析全国总体及各地区的新生儿中听力与基因联合筛查流行病学特点,并分析研究遗传和环境因素与筛查结果的相关性与差异。研究获得了新生儿全国总体与13省市的听力与基因联合筛查数据,118106例新生儿听力与基因联合筛查均通过100740例,即联合筛查通过率为85.30%。未通过17366例,即联合筛查未通过率为14.70%,其中,听力与基因均未通过867例,听力筛查通过而基因未通过2215例,听力筛查未通过而基因通过14284例。长江以南各省市听力筛查未通过率一般明显高于长江以北的城市,13个省市听力初筛未通过率在0%-25.72%之间,总体为12.83%。7个省市间听力复筛OAE未通过率在1.32%-19.20%之间,总体听力复筛未通过率约为2.40%。13个省市间比较,耳聋高危因素发生率、NICU住院患儿比例、新生儿听力初筛和复筛未通过情况,GJB2基因突变率、SLC26A4基因突变率均存在明显地域差异(P<0.01)。经过卡方检验及相关性分析,发现有高危因素者、聋病易感基因异常者、存在GJB2、SLC26A4异常者在筛查人群中的构成比不同是各地区筛查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对不同听力复筛方式及联合筛查与单纯听力筛查间均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选择DPOAE联合AABR的方式进行复筛,听力与基因联合筛查明显优于单纯采用听力筛查可明显提高检出率(P<0.01)。通过听力与基因联合筛查结果,我们将全国118106例新生儿分为四类人群进行不同的随访和干预策略。(1)进入目前成熟的0-6岁听力筛查随访流程的新生儿100740例,约占全部新生儿中的85.30%。(2)立即进入听力学、医学及遗传学联合诊断流程的新生儿867例,约占全部新生儿的0.73%。(3)进入终生高度预警流程的新生儿2215例,约占全部新生儿的1.88%。(4)需进行听力学诊断流程的新生儿14284例,约占全部新生儿的12.09%,为新基因研究重点人群。本研究发现存在耳聋高危因素新生儿听力筛查与基因筛查的未通过率均明显高于无高危因素新生儿,听力筛查为33.68%:10.29%;基因筛查为4.25%:2.41%。对目前公认的13种耳聋高危因素在普遍人群新生儿中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发现明确危险因素8种,按其风险增加倍数依次为临床上存在或怀疑有与听力障碍有关的综合征或遗传病(2.978倍)、高胆红素血症达到换血要求(1.879倍)、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梅毒或弓形体病等引起的宫内感染(1,757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超过5天(1.122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0.928倍)、儿童期永久性听力障碍家族史(0.770倍)、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1分钟0-4分或5分钟0-6分(0.659倍)、颅面畸形(0.659倍)、基因异常(0.279倍)。发现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病毒性或细菌性脑膜炎、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机械通气超过48小时等4种因素可能为危险因素。第二部分中国NICU新生儿耳聋高危因素的多中心研究本研究以NICU经历的活产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同时随机选取同时期、同地区正常产房新生儿为对照,实施统一的新生儿听力与基因联合筛查,进行多中心、前瞻性的临床对照研究,以获得中国耳聋高危人群NICU新生儿听力与基因联合筛查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NICU新生儿与普通产房新生儿之间耳聋发病特点的差异。研究发现: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与基因筛查未通过率明显高于普通产房新生儿。4个常见耳聋基因20个热点突变的基因筛查方案在提高检出率方面优于4个位点的方案。NICU新生儿初筛DPOAE未通过率约为14.92%,普通产房的新生儿未通过率为8.90%,两组间未通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为后者的1.68倍。AABR听力初筛NICU组未通过率约为8.06%,普通产房新生儿未通过率为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ICU新生儿AABR初筛未通过率为普通产房的161.2倍。NICU新生儿基因筛查突变检出率约为11.32%;其中,GJB2突变检出率为5.83%,SLC26A4突变检出率为3.77%,GJB3突变检出率为0.51%,MTRNR1突变检出率为0.69%。普通产房新生儿基因筛查突变检出率约为4.45%;其中,GJB2突变检出率为1.93%;SLC26A4突变检出率为1.98%;GJB3突变检出率为0.43%;MTRNR1突变检出率为0.11%。NICU新生儿的基因突变携带率、GJB2突变携带率、SLC26A4突变携带率与普通产房新生儿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GJB3和MTRNR1突变两组间无差异(P>0.05)。第三部分听神经病谱系障碍的流行病学特征与高危因素分析本研究针对10093例(16993耳)感音神经性聋患者、5134例新生儿及1406例外院上转需进行听力学诊断婴幼儿,回顾性分析听神经病谱系障碍(ANSD)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初步分析。研究发现:ANSD在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中发病率最高,其次为上转婴幼儿,新生儿中发病率最低,发病率分别为2.259%,1.067%,0.156%(Χ2=15644.151,P<0.001)。在感音神经性聋人群中ANSD患者年龄3个月-73岁,平均17.7岁;病程1个月-20年,平均3.4年。男女发病率无差异(Χ2=1.262,P>0.05)。双侧发病率约为3.043%,单侧约为0.564%,单双侧发病比例为1:11.67;左侧发病率为0.307%,右侧约为0.830%,单双侧间(Χ2=60.793,P<0.01)、左侧与右侧间(Χ2=3.891,P<0.05)发病率均有显著性差异。0-6岁ANSD发病率约为4.900%,7-12岁约为2.222%,13-18岁约为3.297%,19-30岁约为5.432%,31-60岁约为0.705%,60岁以上约为0.168%,不同年龄组发病率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197.482,P<0.01)。听力损失轻度者发病率约为2.246%,中度约为2.750%,重度约为4.738%,极重度约为1.682%,四组发病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903,P<0.01);听力损失严重程度与ANSD发病率间存在相关性(r=0.19,P<0.05)。ANSD患者纯音听力曲线以低频上升型最常见(48.122%,不同曲线类型间P<0.01);鼓室图曲线以A型为主(78.879%,不同鼓室图间P<0.01),镫骨肌反射多引不出(76.724%);CM可引出率约为57.895%。患者年龄及病程分别与PTA、ASSR阈值、言语识别率具有相关性(P<0.01),与AERP无明显相关性(P>0.05)。在相同病程水平,PTA与ASSR均值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耳聋高危因素存在率约为11.842%,以高胆红素血症、家族史、早产多见。在新生儿人群中ANSD发病率约为0.156%。不同性别间和不同分娩方式间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DPOAE初筛通过的新生儿中ANSD的发病率约为0.087%,未通过者约为0.765%,二者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AABR复筛未通过者的ANSD的发病率约为10.127%,通过者约为0.160%,二者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DPOAE初筛未通过(r=-0.052,P<0.01)和AABR复筛未通过(r=-0.316,P<0.01)是新生儿ANSD的危险因素;ANSD在具有耳聋高危因素新生儿中发病率为约为0.255%,在早产儿中的发病率约为0.429%,早产与ANSD无明显相关性(r=0.015,P>0.05)。在上转进行听力学诊断的婴幼儿中听神经病患儿ANSD发病率为1.067%。男女间无差异(P>0.05)。听力损失均为重度和极重度,其中重度聋婴幼儿中发病率约占5.263%,极重度约为6.686%,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NICU住院史上转婴幼儿发病率约为0.394%,有NICU住院史者约为1.136%,NICU住院史与ANSD发病间无明显相关性(r=0.030,P>0.05)。无耳聋高危因素上转婴幼儿ANSD发病率约为0.933%,存在高危因素者发病率约为2.469%,早产低体重儿ANSD发病率约为5.882%,高胆红素血症患儿ANSD发病率为2.326%,但早产低体重、高胆红素血症均与ANSD无明显相关性(P>0.05)。第四部分中国聋病基因库的建立与样本管理本研究在王秋菊教授1999-2002博士论文《遗传性耳聋家系的收集收集、保存及基因定位研究》成果和保存的聋病资源基础之上,建立了中国聋病基因库,实现了聋病信息与样本资源的信息化和自动化管理。共收集耳聋和进行听力学检查患者资料580778例次,保存听力学资料212951例次,血样241405份,DNA32371份。其中,听觉障碍大小家系及散发病例8028例,听神经病谱系障碍331例,是国际上该领域听觉障碍遗传资源最为丰富的研究小组之一。同时,收集了118106例新生儿听力与基因联合筛查、1406例上转进行听力学诊断的婴幼儿的信息及样本资源、对2880例聋校学生进行了基因筛查,收集感音神经性聋15588例,突发性耳聋1120例及40万例次以上的临床听力学聋病患者资料,为进一步聋病基因研究及遗传和环境的复杂互做与患病危险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在新课改下,更做出了小学养成教育的要求,要求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的培养,其中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是小学教育要重视的部分。在小学阶段,是小
目的了解山东省城市老年人的机构养老选择意愿,分析影响其选择意愿的因素,为制定山东省机构养老发展政策提供依据。方法于2012年7—8月,随机抽取山东省14个城市中的老年人进
<正>炮制是药物在应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过程,包括对原药材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后者称为"炮炙"。由于中药材大多是生药,其中不少药材必须经过特定的炮
以山东民间舞蹈元素提炼和创作的舞蹈作品,以其广泛的受众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独具匠心的艺术形象而深受广大舞蹈文艺工作者和普通群众的喜爱。追寻其近年来山东民间舞元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诸如房地产、家电、汽车制造、城市交通、电力供应、航空航天等行业迅猛发展。作为这些行业的上游原材料的有色金属的
<正>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课堂提问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然而,当前许多课堂提问是低效的甚至无效的提问,高中物理课堂中也不乏这种现象,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而且阻碍了学
“道具”是艺术舞台上的无声演员,向观者倾诉着人体背后所涵盖的情感和意识。将道具放在舞台限定的空间中,空间的感觉因它的存在而改变,道具的出现将原本空旷的舞台变成了又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无偿献血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14日~2017年1月14日在献血站无偿献血者240名,依照护理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分别采取一般护理与综合护理干预,对
对首套国产化加氢裂化装置工艺设备加工高硫油的腐蚀状况进行了分析,对防护措施进行了探讨,并为该装置的安全运行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