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进一步加强小学科学教育,国家教育部于2017年2月15日正式印发了《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这是自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后的一次修订和完善。新课标在原来课标的基础上,新增了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提倡跨学科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这一变化,体现了当前国际上盛行的STEAM理念在我国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影响。STEAM课程理念是强调科学、技术、工程、艺术与数学的融合,基于真实情境下,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做中学”。但这对于我国小学科学仍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缺乏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教学现状来说,真正将STEAM课程强调的将学生置身于复合的真实问题情境中,运用多学科知识,亲自动手,做中学,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理念落实在我们的小学科学课堂中,这对一线的小学科学教师提出了挑战,作为教师该如何积极应对。新课标在课程实施建议部分,突出强调了情境在学生学科学、用科学中的重要作用。在我国由李吉林老师提出并最初运用于语文教学的情境教学,正契合了 STEAM课程理念中强调问题基于真实情境,这也许为新课程标准大背景下,正在接受挑战的小学科学教师找到了方向。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法对情境教学的内涵、相关理论、国内外发展现状做了具体的研究,并对有关STEAM课程理念做了简单概述,进一步明确了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实施情境教学的理论意义。为了 了解情境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实施情况,笔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一线的小学科学教师做了调查研究,从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中得出,大部分的教师认识到情境教学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但存在缺乏理论知识与实践指导两大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以实践中的两个具体案例,详细分析了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实施基于STEAM理念的情境教学,并且对其进行了教学实践效果分析,实践证明,融入STEAM理念的小学科学情境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同伴之间的沟通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