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论》是两汉之际的散文,桓谭以“论”名篇,从文体分类的角度来看,这是属于先秦时期的“论”体文;《昌言》是东汉末的散文,仲长统以“言”名篇,从文体分类的角度来看,这是属于先秦时期的“言”体文。从中国古代文体发展看,许多文体在先秦时期已经产生,而文体确立、分类和辨析的著作却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汉代恰好处于两段时期之间。而不同文体著作中对文体的分类又有所不同,“论”作为古代文体之一,在中国古代的文体上占有重要的作用,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论”体是指“有言即论”,包括了各种议论性的文体;狭义的“论”体是指以“论”名篇、以辨明事理为主要内容的议论性散文,不包括其他体类。在广义的“论”体中,“言”体和“论”体有关联。以此为切入点,本文在文本研究的基础上,以“论”“言”文体的角度对《新论》《昌言》进行文体研究,具体从《新论》《昌言》各自文本的文体特征及文体归属展开。在肃清古代文体著作中“论”体的基础上,论证、辨析《新论》之“论”体及《昌言》之“言”体,继而阐释汉代“论”体的文体观念,简论“论”体在汉代的演变以及对后世文体产生的影响。研究《新论》《昌言》的“论”“言”文体,既有助于疏通文本文体特征,又能弥补目前学界对《新论》《昌言》文体研究的不足,还可以厘清“论”体在汉代的发展状况以及了解其他类文体在汉代的变化轨迹。全文由绪论、正文(四章)以及结语三大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概括目前学界对《新论》和《昌言》各自研究的现状及其文体研究存在的不足,详细分析以《新论》《昌言》“论”“言”文体为研究切入口的意义所在,并介绍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第一章:“论”体源流。本章首先从古代的文体著作入手,整理归纳古代“论”体存在的客观性以及从中体现出的“论”体的一些基本文体特征;其次考察先秦以“论”名篇的文章中“论”的不同用法,展示“论”这一文体形成的过程。以倒叙的方式论述了“论”体在这两段时期的发展情况,而所缺失的是汉代,从而引出“论”体在汉代如何发展的话题。第二章:《新论》之“论”文体。首先从学术目的、学术思想以及撰写体制来阐释《新论》之“新”的蕴涵;其次分析论述《新论》“论”体的文体特征,得出《新论》之“论”体;最后分析论证《新论》文体中所包含的独特文体特征——“短书”。从而得出《新论》“论”体的归属。第三章:《昌言》之“言”文体。首先论证先秦时期“言”体存在的客观性以及“言”体文的文体特征;其次对“昌言”释义,“昌言”之“言”不能单单解释为言语、言论,“言”是具有论述、说理之义的,是具有文体意义的;最后从《昌言》文本的表达方式、语言以及说理的表现方式的分析论述文本的文体特征,得出《昌言》的文体非为完全意义上的“言”体。第四章:汉代“论”体的文体观念。首先分析西汉以“论”名篇的文章以及汉代以“言”名篇的文章,论证汉代文体中的“论”“言”互通,从而确定《昌言》为“论”体;其次以内容和结构的形式比较《新论》《昌言》的“论”体特征,由《新论》中文质兼美的语言到《昌言》有韵味、有节奏、骈体化倾向的语言,以及两书中作者都具有很强的政治干预意识和个人话语意识加强的表现,说明到了东汉末“论”体文体观念逐渐成熟。结语部分对本文的写作思路进行梳理,对《新论》《昌言》文体的具体体现、影响意义做了概括总结,突出本文研究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