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题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509288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0674150)和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项目编号:10811130466)。随着开放式办公室的广泛应用,其内部的声环境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要消除办公室中的干扰噪声是不现实的,可以通过提高语言私密度的方法来改善室内声环境质量。本论文采用加入掩蔽声的方式来提高开放式办公室的语言私密度。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选择了一个典型的开放式办公室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声环境特性测试。然后在这个建筑空间中,选择不同的位置加入不同种类不同声压级的掩蔽声,现场录制后在实验室进行回放,通过主客观清晰度指数和整个环境的“吵闹度”及掩蔽声的“可接受度”得到掩蔽声对汉语语言声的干扰程度,从而得到了掩蔽声的掩蔽效应和主观感知评价结果。分析发现:在开放式办公室中,掩蔽声的种类及声压级对掩蔽声的掩蔽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在本实验选择的5种类型的掩蔽声中,由汉语语言合成的类语言噪声的掩蔽效率远高于其它种类的掩蔽声,但是声舒适度也最低;自然声中的流水声和稳态噪声中的粉红噪声是掩蔽性能较好的声信号类型,掩蔽效率较高,声舒适度也较高。同时,随着语言声与掩蔽声声压级比的增加,带来的声舒适度也在增加。最后,掩蔽性能还与建筑空间有密切的联系。随着室内早期衰减时间(EDT)的增加,掩蔽声的掩蔽效率提高,但是给人们带来的声舒适度却逐渐降低。当EDT较小的时候,节奏较为湍急的流水声和频段为[176.75 Hz,5656Hz]的粉红噪声的掩蔽性能较好,当EDT较大的时候,节奏较为舒缓的流水声和频段为[353.5Hz,5656Hz]的粉红噪声的掩蔽性能较好。论文的最后结合建筑空间的营造选择合适的掩蔽声加入到办公室中,以达到提高开放式办公室语言私密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