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羧甲基壳聚糖接枝二甲基十八烷基环氧丙基氯化铵,合成水油两溶性的羧甲基壳聚糖十八烷基季铵盐(OQCMC)。产物的结构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1H核磁共振谱(1H-NMR)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进行了表征。以合成的羧甲基壳聚糖十八烷基季铵盐为表面活性剂,用微乳液方法制备了载药微球,经TEM、激光粒度仪及Zeta电位仪对所制样品进行表征,得出了水溶性药物长春新碱、油溶性药物消炎痛及二者共载的最大载药率。结果表示:载药微球在水中有较好的稳定性,粒径较小,约为20nm,Zeta电位可达39.36mV;对长春新碱的最大载药率为22.7%,对消炎痛的最大载药率为20.1%,二者共载时,长春新碱的最大载药率为12.2%,消炎痛为10.0%;三者在PBS(pH=7.4)缓冲溶液中具有很好的缓控释功能。用合成的羧甲基壳聚糖十八烷基季铵盐代替合成磷脂同胆固醇制备阳离子高分子类脂质体(CPL)。利用阳离子高分子脂质体包覆油溶性Fe3O4纳米颗粒,构建磁性阳离子高分子(MCPL)体系。用TEM、VSM及Zeta电位仪对所制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示:磁性阳离子高分子脂质体在水相中可以稳定存在,粒径可达20nm,分散性较好,Zeta电位可达41.20mV,比饱和磁化强度为39.96 emu/g,具有超顺磁性;MCPL对药物消炎痛的包封率可以达到83%,并且在PBS(pH=7.4)缓冲溶液中具有很好的缓控释功能。将磁性阳离子高分子脂质体与抑癌基因WTp53结合,构建出靶向纳米载体投递系统。利用TEM、凝胶阻滞实验、沉淀实验和体外释放实验对系统进行了评价。结果表示:该投递系统粒径均匀,约为50nm;具有较强的分散稳定性;在中性条件下,质量比为1∶0.6时,质粒与载体的结合效率可达到近100﹪,而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p53质粒DNA的结合效率稍有下降;经DNaseⅠ酶切保护实验显示载体粒子在合适比例下对DNA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使其不被DNaseⅠ降解;投递系统的体外释放时间平稳维持9天以上。这为代替病毒载体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移植静脉再狭窄进行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