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对接受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各项生理学及临床指标的影响,评价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其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2.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应用在接受有创机械辅助通气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的安全性。方法:2011年01月至2013年01月期间确诊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并接受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病患病例74例,观察组34例,为入院24小时内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对照组40例,为未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两组患者均予以抗感染、祛痰、营养对症支持治疗。规定患者开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点为治疗前,治疗48小时后的时间点为治疗后,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机械通气参数(潮气量、气道支持压力PS、呼吸末正压PEEP等),呼吸生理指标(血PH值、PCO2、氧合指数、呼吸频率等)和临床指标(体温、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PCT)等的变化,及后期病程中发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两组间差异。结果:治疗48后,对观察组的34例患者的各项指标行自身前后对比,氧合指数、血PH值、潮气量均升高,呼吸频率、体温、PS、PEEP、PCO2、WBC、PCT等指标均下降,上述前后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40例患者的各项指标行自身前后对比,各项数值指标虽有不同程度变化,但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各项指标进行均衡性检验,脑血管病患病率、PH、PCO2、PCT、氧合指数分布不均衡。应用一般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控制上述不均衡性指标对治疗后各项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治疗48小时后:氧合指数,观察组比对照组升高22.437;动脉血PH值,观察组比对照组升高0.153;呼吸频率,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2.027次/分;体温,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0.332℃;PS,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1.648cmH2O;PEEP,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1.799cmH2O;PCO2,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7.927mmHg;白细胞计数,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2.192×109/L;PCT,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0.489ng/ml;发热时间,观察组比对照组减少1.491天;机械通气时间,观察组比对照组减少1.882天;住重症监护室时间,观察组比对照组减少1.491天,上述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住重症监护室期间,观察组无死亡例数,对照组死亡4例,余患者均好转后转入普通病房。结论:行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联合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短期内可使各项机械通气参数、呼吸生理学、临床指标得到改善,利于后期肺部感染的控制,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时间,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为一项安全有效的临床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