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断裂带两侧燕山期埃达克质侵入岩的时代、成因及地球动力学意义

来源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9575584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埃达克岩(adakite)的概念最早由Defant和Drummond(1990)提出,并迅速成为地球动力学研究热点之一。中国东部的郯庐断裂带是世界上著名的巨型断裂带之一,在其两侧,分布许多燕山期中酸性(特别是埃达克质)侵入岩体,且展布方向与断裂带大体平行。本文选择位于郯庐断裂带两侧的华北地块东南缘徐淮地区和扬子地块东部滁州地区的埃达克质侵入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学、元素与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和高精度的LA-ICPMS、SHRIMP锆石U-Pb及单矿物(黑云母、角闪石)40Ar-39Ar定年,来阐明这些侵入岩的时空分布格局,探讨其成因与构造背景,进而探讨中生代时期郯庐断裂带的活动与两侧岩浆作用的关系,以及中国东部中生代深部动力学过程。本文研究主要取得以下成果和认识:   1.对滁州、徐淮地区燕山期侵入岩体的年代学研究表明,宋瞳和屯仓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128.83±0.64 Ma和125.97±0.63 Ma;十里长与管店岩体的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27.7±1.9 Ma和131.5±1.6Ma。滁县、上腰铺和山里陈岩体的黑云母40Ar-39Ar定年结果分别为127.17±0.40Ma,129.90±0.23 Ma和130.07±0.48 Ma;冶山岩体的角闪石40Ar-39Ar定年结果为131.22±0.77 Ma。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滁州、徐淮地区的侵入岩均为早白垩世(126~132 Ma)岩浆活动的产物。   2.滁州地区侵入岩的SiO2含量为56.56%~67.94%,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类似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如,高A12O3(13.97%~17.67%)、Sr(369~2086 ppm)、Sr/Y(29~185),而低Y(5.51~20.3 ppm)和Yb(0.51~1.77 ppm),轻、重稀土元素强烈分异(La/Yb=23~44),无明显-正Eu异常(dEu=0.84~1.28)。滁州地区侵入岩具有较高的MgO(1.23%~5.25%)、Mg#(44~61)和相容元素Cr(19.2~171 ppm)、Ni(13.8~85.3 ppm)。综合研究表明,滁州地区早白垩世埃达克质侵入岩可能由拆沉下地壳熔融形成,熔融产生的埃达克质岩浆在穿过上覆地幔的过程中,与地幔橄榄岩发生强烈相互作用,使得岩浆的MgO、Mg#和相容元素CR、Ni显著增高。其地壳增厚过程可能与扬子地块东部的地壳拆离作用有关。   3.徐淮地区侵入岩的SiO2含量为58.52%~66.82%,属于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也具有类似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如,高A12O3(13.87%~15.38%)、Sr(368~1021 ppm)、Sr/Y(30~79),而低Y(8.64~15.6 ppm)和Yb(0.68~1.41ppm),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La/Yb=8~21),无明显Eu异常(dEu=0.64~0.98)。徐淮地区侵入岩具有高的MgO(1.88%~6.27%)、Mg#(46~76)和相容元素Cr(64.0~342 ppm)、Ni(29.1~135 ppm)。其中,部分样品具有异常高Mg#(64~76)而低FeOT/MgO(<1.0)特征,类似于高镁安山岩或闪长岩,显示原始岩浆性质。研究显示,徐淮地区早白垩世埃达克质侵入岩可能主要由拆沉榴辉质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但那些异常高Mg#(64~76)且低FeOT/MgO(<1.0)的样品可能由被拆沉下地壳熔体交代过的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形成。   4.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显示,虽然滁州和徐淮地区中酸性侵入岩都形成于早白垩世,为同一期岩浆活动的产物,但是徐淮地区侵入岩含有大量的继承锆石,其年龄峰期为2400~2600 Ma,与华北地块广泛的太古代构造-岩浆事件相当,而滁州地区侵入岩缺少继承锆石。主、微量元素对比研究显示,滁州和徐淮地区侵入岩对地幔物质的涉入明显不同。滁州地区侵入岩的Sr-Nd-Pb同位素特征为:(87Sr/86Sr)i=0.7059~0.7067,eNd(t)=-16.81~-12.17,(206Pb/204Pb)t=15.926~16.847,(207Pb/204Pb)t=15.240~15.461,(208Pb/204Pb)t=35.876~36.919。徐淮地区侵入岩的Sr-Nd-Pb同位素特征为:(87Sr/86Sr)i=0.7057~0.7093,eNd(t)=-11.66~-6.04,(206Pb/204Pb)t=17.789~18.310,(207Pb/204Pb)t=15.454~15.574,(208Pb/204Pb)t=37.381~37.925。两者差异明显,暗示它们的源区可能分别与扬子和华北地块下地壳有关。   5.年代学研究显示,滁州与徐淮地区埃达克质侵入岩的形成与郯庐断裂带早白垩世时期由左行平移向伸展活动的转变密切相关,可能是中国东部中生代时期岩石圈伸展减薄的产物。对滁州与徐淮地区埃达克质侵入岩的成因研究表明,软流圈物质上涌所引起的热-机械-化学侵蚀或地幔置换作用与下地壳拆沉作用的有机结合,可能是引起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的重要原因。郯庐断裂带为地幔的改造与转变提供了良好的通道作用。本文初步认为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对郯庐断裂带燕山期岩浆活动的物质贡献有限,其表现可能主要为引起该区岩石圈的伸展和热异常。
其他文献
该硕士论文对辽西早白垩系典型富含热河生物群化石四合屯沉积剖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重点分析了饱和烃(包括正构烷烃和类异戊二烯烷烃)、生物标志物和多环芳烃
从古至今,艺术家们对美执着的追求,而美也成为激发他们灵感的最佳刺激。作为艺术家的施光南同样对美有着追求,他认为,音乐的美能够使人的思想得到洗礼,培养出人的高尚情操。
红肉蜜柚是1998年从琯溪蜜柚生产园中发现的芽变单株。2006年2月通过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2007年3月1日获国家农业部授予品种权保护。红肉蜜柚果大皮薄,瓤
讲政治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领导干部讲政治,最重要的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实到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体现在自己
公路雨水地表径流是一个典型的非点源污染。它的无处理排放会对受纳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弄清路面径流的污染状况,对合理评价该污染源并开发适用于当地的污染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
本文应用地球化学理论,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补充采集塔河油田相关原油样品,通过各项地球化学实验,研究托甫台地区奥陶系的油藏成藏史。 系统分析了托甫台地区29件原油样品,通过
资本市场从未平静过。新股发行体制启动第二阶段的改革,这将有助于遏制目前新股发行中存在的“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额”三高现象,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市场化改革,
本文主要研究了东胜铀矿区有机质与铀矿的关系。为此,我们采集了直罗组含矿砂岩及砂岩层顶、底面的富有机质的泥岩、碳质泥岩和煤岩样品,并进行了热解、可溶有机质抽提、分离
学位
我们党历来是把学风作为党风来看待的。学风如何,也就是党风如何。党风标志着党的形象,决定着事业的成败,是含糊不得的大事。因此,讲加强党建,讲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就不能不把学风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