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属箔材料在当代工笔重彩画中的运用与创新

来源 :中国艺术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len5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笔重彩画是中国特有的绘画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当代工笔重彩画的形式语言变得更加多元化,材料在工笔重彩画创作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使得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材料在绘画中的作用和表现,发掘材料自身的审美和价值,使材料跟随时代审美潮流,在当代作品中呈现出更多契合创作者思想的艺术形态。本文意在梳理金属箔材料的发生发展脉络及其在传统中国画中的运用,从而重点提出壁画中金属箔材料的使用对当代工笔重彩画的启示,比如沥粉贴金、泥金、金线等多种方法的运用。通过研究传统绘画金属箔材料的运用方法,从而拓展到当代工笔重彩画中金属箔的使用;伴随着当代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金属箔材料自身的类别(金箔、银箔、铜箔等)、绘画载体(皮纸、麻纸、夹宣、还有承载力更强的画布)都丰富起来,这为创作者研究金属箔自身属性拓宽了材料基础。文中以当代工笔重彩画家金瑞、张导曦、陈文光、胡明哲等绘画作品为例,感受金属箔在当代绘画载体上呈现的艺术特征,进而探索作为重彩画材料之一的金属箔在绘画创作中的各种可能性,给创作者们以启发,从而丰富当代工笔重彩画的材料语言。
其他文献
“随类赋彩”的理论来自中国古代魏晋时期谢赫的《古画品录》,是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之一,即绘画的设色方法。从魏晋时期至今都在不停地探讨,出现了很多不同的见解。时至今日,“随类赋彩”依然是中国画重要的施色技法。笔者在进行中国画色彩研究时发现,目前关于“随类赋彩”的著作很多,但大多数是史论层面的梳理。也有不少画家进行技法上的拓展,但还有很多可以进一步探索的空间。随着西方文化、艺术的交流与融合,给中国绘画带
王蒙作为“元四家”之一,在艺术上有着超越前代与同代艺术家的地方,他运用繁复多变的笔墨技法和独特的章法布局,开创了“密体”山水画风格,演变创造了解锁皴和牛毛皴,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手法。王蒙的“密体”山水画浑厚苍茫且超凡脱俗,在画中运用酣畅又多变的笔法和苍茫又秀润的墨法,再辅以渴润交加多样的苔点,将“繁密”这一特征发挥到了极致,不同于黄公望的简远逸迈、倪瓒的松秀简淡,吴镇的苍古沉郁,在元代独具一格
近年来,高校档案建设已经逐渐成熟,社团身为高校组织结构中的一员,对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虽然社团档案属于高校档案建设中的小众部分,但其中也蕴含着学生成长经历,也有建设必要。当今高校社团档案构建极为不成熟,由于高校社团是以大学生为构成主体的,而且大学生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因而高校社团档案在建设过程中还将会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挑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实地调查三种方式了解高校社团档案的建
随着职业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已成为我国培养技术型人才与操作型人才的重要阵地之一。然而,当今社会不断进步,对中职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标准也不断提升。就目前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而言,存在着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群体性的“一刀切”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节奏、教学内容相对滞后以及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互动等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以信息
目前,信息化和网络化迅速发展,并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生产管理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用信息化帮助管理生产、学习、生活变得尤为重要。资产管理是学校日常办公的一个重要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职业学院设备录入、分类、查询、维护等是学院资产管理的重要工作,因此建设一个全面的资产管理系统是学院资产设备管理自动化和信息化不可缺少的部分和必然结果。该论文首先解释学院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着重于国
《人物御龙帛画》于1973年出土于湖南长沙市郊子弹库墓一号墓穴,是迄今所见到的中国古代最早的独立性绘画。本文从“历史物质性”这一论点出发,深入剖析对《人物御龙帛画》艺术作品原境的研究,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从帛画的内容到绘画材质,龙凤“引魂升天”象征意义和丝帛重彩技法的表现;帛画作为覆棺的魂幡画的原物探究到长条形构图形制的表现,对神仙思想影响下魂升天界过程的形象描绘;帛画在绘画史上产生的时代影响和历
“岩彩”拓宽了艺术家的绘画语言与绘画手段,使得绘画将线条、色彩、肌理质感完美融合在一起,增加了当下工笔绘画的写意性和现代性。本文分析了岩彩的绘画语言在当代工笔画中带来了哪些运用,包括“线”的运用、“色彩”的运用、以及“材质肌理”的运用,推崇自然地具有“写意性”的绘画语言,使得绘画更具感染力。岩彩绘画语言融合西方构成和审美取向,使得工笔画中东方意韵的内在生命力不断涌现。在对壁画临摹及传统工笔深入学习
本文主要探讨剥落与变色之美—敦煌莫高窟220窟北壁初唐壁画《东方药师经变画》的审美价值探析。笔者有幸参加2019年《中国古代壁画摹制技法人才培养》计划,亲身到达莫高窟,对《东方药师经变画》原壁进行参观和考察。分析初唐壁画220窟北壁《东方药师经变画》的现状,探讨此画颜料层变色和脱落原因与研究此幅壁画的审美价值。文章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初唐壁画220窟北壁《东方药师经变画》的剥变原因探析,第二部
永乐宫壁画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当中最具影响力和艺术特色的一篇罕见巨制,以规模宏大,色彩绚丽,画艺精湛闻名于天下。本文将对永乐宫纯阳殿壁画中的巨幅青绿山水人物画《纯阳帝君神游显化图》进行解剖,通过对壁画中所呈现出的山水元素和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分析,探索永乐宫纯阳殿壁画中经久不衰、璀璨夺目的青绿山水画艺术特色。本文首先从永乐宫建造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绘制壁画的画工这两方面介绍永乐宫纯阳殿壁画的形成原因以及文化
工笔人物画作为中国的传统画种之一,其色彩表现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已形成一套独立而完整的体系。传统绘画中的“五色体系”、“随类赋彩”等都是古人对于绘画中色彩的认识。传统中国画的用色依靠的是固有色之间的对比、墨与色之间的对比,画家们一般是根据自己的观察、想象并结合前人的用色经验对绘画作品进行设色,但对今天的中国画创作来说,这是不够的。当代工笔人物画的艺术创作,不仅需要对中国传统色彩深入研究,还需要对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