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梅多倍体的离体诱导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ertrun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7个梅花品种春季带腋芽的茎段进行诱导培养和增殖培养,发现在相同的培养基上不同品种的诱导萌发难易程度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间增殖系数差异显著,大小顺序为‘丰后’梅>‘美人’梅>真梅系的品种。 建立了美人梅从茎段到成苗移栽完整的快速离体繁殖体系,目前已获得组培苗420株;经实验得到美人梅生长阶段最佳的诱导及增殖培养基为:WPM+6-BA1.5mg/L+KT0.5 mg/L +NAA0.1mg/L,增殖系数达2.64,生根培养基为:WPM+NAA0.5 mg/L,生根率达94.5%。 为了获得抗逆性强、观赏性好的梅花多倍体,该实验以秋水仙素和氨磺乐灵为诱变剂,利用浸泡和培养基两种方法对二倍体美人梅的丛生芽进行离体诱变,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和氨磺乐灵对丛生芽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氨磺乐灵毒性比秋水仙素小。在浸泡法中,秋水仙素诱变丛生芽的半致死剂量为4000mg/L72h或8000 mg/L 60h,氨磺乐灵诱变丛生芽的半致死剂量是28 mg/L 36h或56 mg/L 24h,在固体培养基法中,秋水仙素诱变丛生芽的半致死剂量为600mg/L25d,氨磺乐灵诱变丛生芽的半致死剂量是14mg/L10d。不同的诱变剂以及不同的诱导方式都得到了美人梅变异植株,出现茎干增粗、分枝增多、叶裂等形态变异,进行气孔检测,发现气孔密度均明显减小,长宽比减小,气孔大小大于对照株,经流式细胞仪检测进行DNA含量的检测,认为得到多倍体美人梅的细胞和组织。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采自广西防城港市沿海红树林的13科16属共16种红树植物为筛选对象,用甲醇进行冷浸提取,对植物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筛选。在活性筛选基础上,选择对3种植物病原真菌
冷箭竹(Bashania fangiana)为多年生一次性开花结实、枯死的竹种,其地下茎为复轴型,同时具有单轴型和合轴型的生长特性,为典型的克隆植物。其开花周期约为45-55年甚至更久,是
在滇西北金沙江峡谷退耕还林区域的太安、龙蟠、石鼓、白沙、上江和金江选择海棠果Malus micromalus、青梅Prunus mume、核桃Jugians regia、圆柏Cupressusduclouxian、楸木C
土壤盐渍化是一个全球性的资源和生态问题。据统计,全球目前有各种盐渍化土地约9.5亿hm2并有扩大的趋势,我国土壤盐渍化形势也十分严峻。土壤盐渍化对社会经济尤其是农业生产
植物功能性状是基于植物形态、生理和生化等特征的各类功能性状指标,能够有效地反映出植物在受到周围环境影响后产生的相应改变,是揭示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最有
蒸腾是植株主要的耗水形式。本文以六盘山北侧的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为研究对象,采用当前国内外较先进的热扩散式树干边材液流测定技术从单株水平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