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蒜悬浮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碱合成途径调控的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760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蒜(Lycoris radiata Herb.)是石蒜科(Amaryllidaceae)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石蒜鳞茎中含有石蒜碱、加兰他敏和力克拉敏等十几种生物碱。其中加兰他敏是一种可逆的胆碱酯酶抑制剂,可以用于阿尔兹海默病,重症肌无力,肠麻痹和骨髓灰质炎后遗症等的治疗。石蒜碱有抗炎和抗SARS 病毒功能。石蒜用于提取加兰他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石蒜在自然条件繁殖率低,长期滥用野生石蒜等状况,导致石蒜野生资源日益枯竭。石蒜快速繁殖的研究较多,但是其繁殖系数也比较低,依靠快速繁殖技术成本较高。本文对石蒜组织培养和石蒜生物碱成分等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探索出了一种利用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的方法获取石蒜生物碱的方法。石蒜愈伤组织诱导及其悬浮培养的研究都未曾见报道,本文首次对石蒜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其悬浮培养进行了研究。并获得以下结果:   1.石蒜愈伤组织的诱导。以石蒜鳞茎为外植体材料,探究了不同鳞茎部位、不同激素组合和一个生长周期的不同时间段对石蒜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石蒜不同鳞茎部位对石蒜愈伤组织的诱导影响较大,石蒜鳞茎片都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其中以内层鳞茎片诱导率最高,愈伤组织质量较好。将石蒜内层鳞茎接种到不同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上都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其中MS+1 mg·L-12,4-D+1 mg·L-16-BA 对石蒜愈伤组织的诱导较好,诱导率可达61.13%,愈伤组织质量较好。在石蒜一个生长周期中不同时间段的鳞茎对石蒜愈伤组织的影响较大,9月份和10月份石蒜鳞茎诱导率较高,愈伤组织质量好,3月份诱导率低,愈伤组织较小,容易分化成不定根。   2.石蒜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石蒜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中容易分化出不定根,通过改变培养基中激素能较好的控制愈伤组织的分化,MS+2,4-D 0.5mg·L-1+KT0.5mg·L-1是石蒜愈伤组织继代培养较好的培养基激素组合,愈伤组织增殖较快,不容易分化。在暗培养条件下,石蒜愈伤组织的生长周期为24~27天,光照条件下石蒜愈伤组织的生长周期有所减短,生长周期为18~21天。石蒜愈伤组织的生长符合“S”型生长曲线,大致可分为迟缓期、对数期和稳定期。   3.光照对石蒜愈伤组织生物碱的影响。与暗条件下相比,光照能增加愈伤组织中石蒜碱、加兰他敏和力克拉敏的含量。在一个生长周期中,随着愈伤组织的生长,愈伤组织的生物碱含量下降,当达到对数期的后期,生物碱的含量开始增加,到一个生长周期的后期,愈伤组织的生物碱含量和生长周期开始的愈伤组织的生物碱含量大致相等。   4.石蒜再生体系的建立。愈伤组织接种到MS+6-BA 2 mg·L-1+2,4-D 1 mg·L-1的培养基上能较好的诱导出小鳞茎,小鳞茎个数多。将小鳞茎接种到MS+NAA 3mg·L-1的培养基能诱导出不定根,诱导率可达100%。利用愈伤组织建立了石蒜再生体系,提高了石蒜繁殖系数,减短了生产周期,为提供优质脱毒石蒜组织培养苗提供了理论基础。组培小植株经过炼苗等过程即成为较好的植株,移栽到花盆培养植株生长良好。   5.石蒜悬浮细胞系的建立。以石蒜愈伤组织为材料,探究了接种量、激素组合、肌醇和条件培养等因素对石蒜愈伤组织悬浮细胞系建立的影响。接种量15﹪、MS+2,4-D 0.5mg·L-1+KT 0.1 mg·L-1、肌醇300 mg·L-1的液体培养条件建立的石蒜悬浮细胞系质量较好,细胞分散性好,活力较高,增长较快。添加对数期的培养液能明显缩短石蒜悬浮细胞系的周期。石蒜悬浮细胞系的生长周期约为7天,生长符合“S”型生长曲线,大致可分为迟缓期、对数期和稳定期。HPLC检测结果显示,石蒜悬浮细胞系的生物碱含量较高,其中加兰他敏的含量可达野外鳞茎的4.18 倍。   6.前导物对石蒜悬浮细胞系生物碱的影响。石蒜生物碱在体内合成有共同的前体,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实验研究表明,添加苯丙氨酸对石蒜悬浮细胞系的生物碱含量影响不明显,添加酪氨酸和酪胺均能提高石蒜悬浮细胞系的生物碱含量,且影响较大。同时添加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对石蒜悬浮细胞系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和单独添加酪氨酸差异不明显。
其他文献
植物在干旱胁迫下会产生一系列生理生化水平的变化,包括气孔关闭、细胞生长受抑制、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和有氧呼吸加强等。在干旱胁迫下植物通过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和抗逆蛋白质的合成来提高植物细胞的保水能力。很多逆境胁迫都可以诱导植物体内乙烯的生物合成。研究发现气态植物激素乙烯不仅促进植物衰老和果实成熟等反应,同时也在逆境下能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即逆境胁迫下,植物增加乙烯释放量、激活或抑制逆境相关因子的表达。这些因
  趋色性是大多昆虫所固定的基本行为,农业上经常利用昆虫对某种颜色的偏好对其进行诱集,或用于监测,或用于防治。为探明南瓜实蝇Bactrocera tau(Walker)偏好的颜色,本研究
会议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是一种杂食性入侵害虫,已报道寄主多达207 种,涵盖粮食、经济、园艺、果树等作物。其以刺吸式口器插入韧皮部或叶肉吸取营养,并
目前,手性侧链液晶高分子是液晶高分子研究领域的热点,其中胆甾液晶高分子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如选择反射、高旋光性、圆二色性和电光效应等,在光学、热控温材料等方面有着广阔的
  Zebrafish display robust daily changes in physiology and behavior; and the cell lines,embryos and ex vivo organs/tissues of zebrafish all are light-entraina
油蒿具有无性、有性两种繁殖方式,通过沙埋枝条形成克隆株。本研究以油蒿种群无性繁殖过程形成的种群扩散途径为研究重点,以DNA分子标记技术(ISSR)为依托,比较分析不同生境油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出入国境的人员、货物大幅度增长,与之相伴的各种人类疾病和传染病、动物植物病虫害和有害物种也呈现出数量增加、渠道增多、
会议
  瓜实蝇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世界性害虫,主要危害蔬菜、水果等100 多种植物,其中葫芦科和茄科植物是其主要寄主.目前,瓜实蝇危害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已得
会议
  2008 年8 月我国大陆广东广州首次发现棉花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Tinsley 发生危害.截至2013 年12 月该虫已经侵入到11 个省(区)116 个县(市、区).由于我国该虫潜在
会议
PeaT1是来源于极细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的蛋白激发子,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的抗旱能力和诱导植物广谱抗病性等功能;XnAFP2是从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北京变种CB6菌株中分离得到的对多种昆虫具有拒食活性的蛋白。为了实现拒食蛋白XnAFP2和蛋白激发子PeaT1在水稻中的表达并进一步研究其功能,本研究建立了水稻品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