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乌素不同类型沙地油蒿种群无性扩散模式的研究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xuhaoums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蒿具有无性、有性两种繁殖方式,通过沙埋枝条形成克隆株。本研究以油蒿种群无性繁殖过程形成的种群扩散途径为研究重点,以DNA分子标记技术(ISSR)为依托,比较分析不同生境油蒿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特征,根据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划分基株数、绘制空间分布图,探讨油蒿种群基株数的扩展模式;通过研究不同生境中油蒿种群综合活力指数、光合与水因子的相关性等特征,试图阐述油蒿种群在不同生境中的适应机制。通过上述研究本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1.对136个油蒿样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得出:油蒿种群基因组ISSR具有丰富的多态性(99.2%)。不同类型沙地间油蒿种群的基因流不同,表现为:流动沙地与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油蒿种群间的基因交流较小,分别为0.7929和0.6846,说明油蒿种群间遗传一致度相对较低。流动沙地上Shannon’s index低,说明流动沙地上的油蒿种群多以无性繁殖为主;而半固定沙地与固定沙地油蒿种群植株间存在着较高的基因交流,其基因流为6.2930,因而固定沙地和半固定沙地间的遗传一致度较高,为93.7%。表明这两个种群间存在有性繁殖过程。   2.根据3种生境上油蒿种群遗传距离的跳变值分别划出不同生境上油蒿种群基株数,流动沙地基株数为2个,半固定沙地为18个,固定沙地为17个;基因型比率表现为:流动沙地(0.333)>半固定沙地(0.327)>固定沙地(0.224)。   3.通过对不同生境上油蒿种群的净光合量日进程与土壤水分日进程相关性分析表明:6月、7月土壤水分与净光合值呈正相关,9月份土壤水分与净光合值呈负相关。
其他文献
皖南花猪是安徽省优良的地方猪种,其优良的遗传品质和较强的繁殖性能在中国猪种中具有明显的独特性。脂肪组织分泌的细胞因子很多与生殖相关,而脂联素(Adp)作为脂肪组织分泌最多
利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等技术改造菌株,提高菌株毒力,是解决昆虫病原真菌致死慢、致死率低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在传代培养过程中,被转入的基因是否会丢失以及转基因工程株是否会
植物在干旱胁迫下会产生一系列生理生化水平的变化,包括气孔关闭、细胞生长受抑制、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和有氧呼吸加强等。在干旱胁迫下植物通过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和抗逆蛋白质的合成来提高植物细胞的保水能力。很多逆境胁迫都可以诱导植物体内乙烯的生物合成。研究发现气态植物激素乙烯不仅促进植物衰老和果实成熟等反应,同时也在逆境下能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即逆境胁迫下,植物增加乙烯释放量、激活或抑制逆境相关因子的表达。这些因
目前,手性侧链液晶高分子是液晶高分子研究领域的热点,其中胆甾液晶高分子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如选择反射、高旋光性、圆二色性和电光效应等,在光学、热控温材料等方面有着广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