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东天山阿奇山铅锌矿床成矿时代及成因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东天山觉罗塔格成矿带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塔里木板块的聚合地区,其中的阿奇山铅锌矿位于新疆吐鲁番地区鄯善县东南方向,大地构造位置位于东天山觉罗塔格成矿带阿奇山-雅满苏岛弧火山带。自2013年发现以来学者们对矿床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矿区周围的花岗岩年龄等进行了探讨。本文在对阿奇山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和原位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方法对与成矿关系密切的石榴子石进行了主量、微量元素和U-Pb同位素分析;为了详细了解该矿床的成因,本次对矿体南部的花岗斑岩进行了主量、微量元素分析和锆石U-Pb定年研究。结合下石炭统雅满苏组火山岩地球化学分析和大地构造环境研究,对阿奇山铅锌矿床及石榴子石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并取得如下认识:下石炭统雅满苏组是阿奇山铅锌矿的重要赋矿层位,分布在康古尔剪切带与阿其克库都克断裂之间。其下部以黄绿色凝灰质碎屑岩与英安质凝灰岩、石榴子石安山质凝灰岩夹少量薄层灰岩为主;中部以灰黑色含砾凝灰质粉砂岩、英安质凝灰岩夹灰岩透镜体为特征;上部为灰绿色绿帘石化安山岩,安山质含角砾晶屑凝灰岩等,夹少量薄层玄武岩、灰岩透镜体。阿奇山铅锌矿矿体赋存于早石炭世的雅满苏组海相火山凝灰岩中。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阿奇山地区雅满苏组火山岩为一套钙碱性岩石系列,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La),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为典型的岛弧火山岩。花岗斑岩,SiO2含量为55.63%~65.83%,K2O含量为1.35%~1.76%,K2O+Na2O含量为4.30%~8.88%,主要为中钾钙碱性系列、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稀土元素一致的右倾,其中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Eu具有较明显的负异常特征,Ce无明显的异常特征。如微量元素标准化图解中可见,样品具有右倾多峰值特征,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与岛弧环境形成的花岗斑岩具有相似特征。本次对花岗斑岩进行的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花岗斑岩形成时间为318±1.4 Ma,与雅满苏组地层形成时间一致。尽管如此,地质观察表明,与其相近的雅满苏组含矿地层中的灰岩未见有大理岩化和矽卡岩化。阿奇山铅锌矿地表圈出矿体42条,铅锌矿体长80~3000 m、厚度2~106 m。Zn平均品位0.5%~1.21%,Pb平均品位0.3%~0.9%,Pb+Zn平均0.63%~1.77%。局部钻孔岩芯的炭质泥岩中,Pb、Zn和Cu品位较高,Pb+Zn+Cu品位可达矿床规模为中到大型。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石构造具有上部层状、似层状、透镜状,矿体倾向SE、倾角40°-60°,产状与火山凝灰岩围岩的产状一致;下部发育脉状、网脉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磁铁矿,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石榴子石化,石膏化和重晶石化。石榴子石呈层状、似层状产于近矿体上部,与矿化关系密切。空间上,阿奇山铅锌矿床与赋存于雅满苏组海相火山岩中的锰铁矿伴生。上述阿奇山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均可与世界典型的VMS型矿床特征对比,即为海底VMS的成矿系统属性。与成矿关系密切的石榴子石主要呈层状,似层状,与雅满苏组地层及矿体产状一致,部分矿体赋存于石榴子石中。石榴子石主要分为两种类型:褐色石榴子石、灰绿色石榴子石。显微镜下,灰绿色的石榴子石晶间及其内部空隙中充填有大量的金硫化物。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褐色石榴子石主要为钙铁榴石,灰绿色石榴子石为铁铝榴石系列。SiO2含量为34.791%~37.8%,Ca O含量为32.493%~34.274%,两者整体具有正相关。Fe O含量为8.454%~27.275%,Al2O3含量为0.012%~15.293%,含量变化较大,两者的含量具有明显的正相关。TiO2含量为0.013%~1.057%,含量较低,Mn O含量为0.323%~1.413%。ICP–MS分析结果显示,稀土元素总量为ΣREE=71.405~826.52×10-6,LREE/HREE=8.66~4157.75,La N/Yb N=23.51~984.34。稀土元素总体具有右倾,稀土元素总量较低,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与含矿的流纹质火山岩的REE特征相似,明显的Eu正异常,Ce正异常,δCe=0.94~1.85,表明石榴子石形成于氧化环境中,明显与海底热水活动有关。利用LA-ICP-MS方法对石榴子石进行原位U-Pb同位素定年,获得结果为316.6±4.4Ma,与雅满苏组地层形成时间一致。综上所述,石榴子石原位U-Pb同位素年龄和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结果表明,阿奇山铅锌矿床与雅满苏组火山岩喷发沉积作用以及花岗斑岩体的侵入近于同时进行,形成于大陆边缘岛弧环境中,为热水喷流沉积矿床成因的VMS型矿床。石榴子石主量元素、稀土元素测试结果表明,石榴子石形成于海底热水活动的氧化环境,不同于碰撞造山带中矽卡岩型矿床中的石榴子石成因。
其他文献
在高校教育中,课堂教学质量十分重要,学校培养人才的多少,高低直接取决于课堂上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制定了学生评价体系,这个系统能够反过来督促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将网络与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应用到学生评价体系的完善中,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现在,国内高校普遍拥有自己的教师评价体系,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给授课老师做出评价,这些评价结果可以反映出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和教师的教学状况。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教学态度、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深入探讨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及应对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本文从居民出游意愿、场所空间容量、市场经营主体、旅游政策等供需关系方面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研究表明:(1)疫情对居民出游消费信心、意愿和能力造成较大影响,但潜在出游需求仍然存在。(2)疫情对旅游地空间环境造成较大物理和心理压缩,与旅游关联紧密的文化产业、娱乐业的生产空间容量也受到了
巴什托油气藏在其形成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导致其油气成藏与不同期次的构造运动及其形成的构造特征关系紧密。本文将巴什托地区作为研究对象,以现代构造地质学、构造解析学理论和方法,断层及相关褶皱理论以及层拉平技术等为手段,通过对巴什托地区的断裂、裂缝及构造特征、演化特征的研究,对研究区油气成藏时间及类型、油气运移通道及是否含有古油藏等相关争议性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并从油气成藏的角度分析了其对油气
集成电路的故障测试和诊断问题是半导体制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领域。每个使用新技术制造的芯片都需要进行故障测试,以确保故障芯片不会流入市场。随着特征尺寸的缩小,芯片上电路的复杂性越来越高,导致用于测试芯片的测试向量数量的增加,从而增加了故障测试所需的时间,提高了测试成本,因此,需要约简测试集来节约芯片测试的成本。同时,在故障测试期间测试出故障的芯片需要通过诊断来确定故障的原因,以便改进芯片的制造过程,提
彩珠山自然铜矿床位于新疆鄯善县东南,大地构造位置属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塔里木板块聚合部位的阿奇山-雅满苏岛弧,与十里坡、长城山自然铜矿床以及红云滩、铁岭、双龙山、黑尖山、雅满苏等铁铜(金)矿床共同构成了东天山觉罗塔格晚古生代成矿带的南亚带。前人已对该成矿带内十里坡、长城山等自然铜矿床以及黑尖山、雅满苏等铁铜(金)矿床进行了许多的地质研究工作,但彩珠山自然铜矿床自2015年发现以来,其研究工作甚少。本文
乘用车关门噪声不仅具备客观的声音特性,并且会体现出一定的心理方面的特性。汽车关门的声音是客户评价汽车质量优劣的重要因素,会对OEM企业(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整车制造厂)的竞争产生重要影响。因而,乘用车车门声品质的评价和设计前期的性能仿真分析非常有意义。本文对影响关门声品质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并规范了关门声的评价方法,提出新的客观评价参数,并对关门声的前期开发中
松辽盆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油页岩资源,油页岩主要发育在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一段。本文通过分析松辽盆地青一段油页岩的岩石学特征、工业品质特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沉积环境和空间展布规律,对东南隆起区和中央坳陷区青一段油页岩差异性进行分析,为松辽盆地油页岩的勘探与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通过岩心观察及样品测试分析,认为松辽盆地青一段油页岩以灰黑色和深灰色为主,灰褐色次之,发育
地球化学勘查是利用地球化学数据和地球化学原理来研究某一地区地表或者地下情况的,但地球化学数据的收集非常的耗费人力与物力,尤其是在一些自然环境恶劣的情况下采集样品,其后还需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分析,过程也非常的繁琐。遥感地球化学结合了地球化学方法与遥感技术的长处,既有遥感获取数据时间空间上的优点,又结合了化学元素分布规律;因此本文构建了一种遥感地球化学反演模型。由于遥感数据存在数据量大且冗余数据过多,呈
交通标志可以使驾驶员快速地感知道路交通信息,并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交通标志通常都会被设计为显眼的颜色,但天气、光照等条件的不同使得驾驶员在较复杂的自然场景下很难去集中注意力分辨出每个交通标志的类别。此外,汽车上的行车摄像机需要在高速行驶中捕捉到交通标志的影像,而绝大多数情况下行车摄像机所记录的交通标志影像对于整张图像属于十分微小的目标,对于它的定位及识别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因此,如何在自然场
当前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编辑出版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变化。在期刊编辑工作中广泛运用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型的传媒形式,这样的传媒方式与传统的期刊传媒方式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并且更加便捷。在新媒体的大环境下,不仅要对一些优秀的传统编辑思路进行传承,更要在此基础上有一定的创新。本文分析了新媒体与传统期刊的优劣势以及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期刊编辑工作面临的挑战,然后从多个方面对新媒体环境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