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分子进化与致病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moko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被认为是流感病毒的基因混合器,人流感和禽流感病毒都可以感染猪,并可在猪中发生基因重配产生新病毒。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Eurasian avian-like H1N1 swine influenza viruses,EA H1N1 SIVs)于 1979 年 1 月首次在欧洲发现,随后逐渐在欧洲和亚洲地区猪群中流行,同时EA H1N1 SIVs不断与其它在猪群中共同流行的流感病毒发生重配,包括2009年甲型H1N1流感(2009 pandemic H1N1,A(H1N1)pdm09)、经典猪流感病毒(Classical swine H1N1,CS H1N1)和三源重配 H1N2 流感病毒(Triple reassortment H1N2,TR H1N2),从而产生了多种基因型病毒。我国于2001年首次从香港的猪群中分离到EA H1N1 SIV,经过长期的进化,我国猪群中流行的EA H1N1 SIVs更加倾向于结合人α-2,6半乳糖苷唾液酸受体,部分病毒还可以在雪貂中经呼吸道飞沫有效传播,因此,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被认为是引起下一次流感大流行可能性最大的动物流感病毒。本研究首先系统分析了我国EA H1N1 SIVs的流行、基因多样性和关键分子标记。研究发现,2001-2018年,我国从19个省市的猪或者感染病例中分离到的EA H1N1 SIVs可分为11个基因型(基因型1~基因型11)。其中基因型1占55.3%,该基因型病毒的8个基因节段均来自于早期的EA H1N1病毒;基因型2~11 分别由 EA H1N1、A(H1N1)pdm09 和 TRH1N2 病毒重配产生。2001-2013年,基因型1广泛流行;2009-2013年,基因型1、2和4共同流行;自2013年起,基因型3和5病毒逐渐成为主要的基因型。广东省检测到的基因型最多,共有7种基因型病毒。分子标记分析表明,含有HA-190D和HA-225E(H3编码)的EA H1N1 SIVs分别占85.9%和84.1%,表明我国猪群中流行的大多数EA H1N1病毒更倾向于结合人α-2,6半乳糖苷唾液酸受体。EA H1N1 SIVs在猪群的流行过程中偶尔会发生跨种传播感染人。201 1年,江苏省报告我国第一例人感染EAH1N1 SVs[A/Jiangsu/1/2011(JS1)],该病毒的8基因片段全部来自于EAH1N1 SIVs,属于基因型1病毒。2015年,在湖南省人感染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病例中分离到新的三源重配EA H1N1 SIVs,A/Hunan/42443/2015(HuN),其中 HA、NA 和 M 基因来自于 EA H1N1 SIVs,PB2、PB1、PA 和 NP 基因来自于 A(H1N1)pdm09,NS 基因来自于 TR H1N2 SIVs,该病毒属于基因型3病毒。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基因型3(HuN-like)病毒在小鼠中的致病力明显高于基因型1病毒(JS1-like),但是具体致病机制尚不清楚。为了阐明两种基因型病毒在小鼠中致病力差异的分子机制,我们首先将HuN和JS1病毒的基因片段进行重配,得到不同的重配病毒。通过小鼠实验发现,NP基因是决定EA H1N1 SIVs在小鼠中致病力的重要因素。进一步对NP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发现,HuN-like病毒和JS1-like病毒在NP基因上存在三个具有种属特异性的氨基酸差异,分别是R305K、F313V和Q357K。为了确定NP-R305K、F313V和Q357K对小鼠致病力的影响,我们以HuN病毒为骨架引入相应突变,感染小鼠后发现,当HuN病毒引入NP-K357Q突变后,EAH1N1 SIVs在小鼠中的感染力、复制力和毒力均显著下降,同时,NP-K357Q突变也降低了病毒在细胞上的聚合酶活性和复制滴度。因此,NP-Q357K是决定HuN-like和JS1-like病毒在小鼠中致病力不同的关键氨基酸。前期研究发现PB2-E627K、D701N和T271A突变是影响H5N1和H7N9流感病毒致病力的关键分子标记。在JS1-like和HuN-like病毒中,PB2基因的627位氨基酸均为E,701位氨基酸分别为N和D,271位点的氨基酸分别为T和A。之前的研究发现PB2-D701N突变增强了 EAH1N1流感病毒在小鼠中的致病力,但是PB2-T271A突变对EA H1N1 SIVs致病力的影响还未见报道。我们的研究发现PB2-T271A突变显著增加了病毒在A549、PK15和DF-1细胞上的复制能力,以及在小鼠中的致病力。说明PB2-T271A突变也是影响EAH1N1 SIV在小鼠中致病力的重要分子标记。综上所述,本研究系统分析了 2001年以来,我国EA H1N1 SIVs的进化和关键分子标记,发现基因型3和5目前是我国猪群中主要流行病毒;NP基因是决定EA H1N1 SIVs在小鼠中致病力的重要因素,NP-Q357K作为一种新影响EA H1N1 SIV在小鼠中致病力的重要分子标记;PB2-T271A突变也显著增加了 EA H1N1 SIVs在小鼠中的致病力。这些结果为EA H1N1 SIVs的风险评估和精准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对比就是运用对照的手段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对比教学法就是为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这一方法。对比教学法不仅能够巧妙地解决难点,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和表现力,还能够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积累音乐经验,丰富审美体验。以下是笔者运用对比法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一、对比中明晰助准确演唱唱歌课的教学目标是唱会歌、唱好歌。而"唱会"是唱歌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有
期刊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ECR)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一种理想途径,而过渡金属单原子催化剂具有电子结构可调、原子利用率高和活性位点均一等特点,在ECR研究中具有显著优势。本文首先介绍了单原子电催化剂在还原CO2尤其是在选择性生成CO研究中的优势,然后综述了近年来Fe、Co、Ni及其它单原子电催化剂的反应位点调控策略与电催化选择性的调控机制,重点对质子耦合CO2还原生成CO的中间过程调控进行了归纳总
利用光催化技术将CO2转化为燃料有望解决能源危机和温室效应。Zn1–2x(CuGa)xGa2S4具有可见光响应及较高的导带电势,从热力学角度上看是较为理想的CO2还原材料,但是其光催化CO2还原活性仍然较低,亟待从动力学角度提高其活性。本研究采用Zn0.4(CuGa)0.3Ga2S4与不同比例的CdS纳米颗粒复合,制备了Zn0.4(CuGa)0.3Ga2S4/CdS异质结半导体材料。通过材料表征证
针对广东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提出改善先天遗传素质和强化后天发展两条体质健康提升路径。改善先天遗传关键在于优生优育,强化后天发展关键在于通过改善膳食营养、倡导健身运动、养成良好睡眠习惯来促进身体形态发育,通过校园跑活动提升心肺机能,通过课内外相结合、家校联动等举措提升身体素质。
高中英语教学可以分为听、说、读、写四大板块,在考试成绩占比中,阅读占了最大的比例,体现出阅读能力在高考中的重要性,它是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基础。然而,目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通常是将文章拆分为若干个长短句,用来培养学生的词汇量、语法、句式等相关基础能力。这使得阅读课堂变为了以语句分析为主,整个教学过程过于死板,导致学生的阅读素养普遍不高。为提高学生阅读素养,各种新型教学理念被引入到英语阅读
期刊
目的:探究舒郁胶囊在大鼠大脑组织中的化学成分分布及对海马神经元原代细胞5-羟色氨3受体(5-HT3R)功能的影响。方法:正常大鼠灌胃给予舒郁胶囊内容物后,取大鼠海马、额叶、纹状体、下丘脑、小脑和脑干组织,采用HPLC-ESI-MSn法检测上述大脑核团中的化学成分;复制大鼠抑郁情绪模型,灌胃舒郁胶囊内容物并提取大鼠含药血清,利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经各组灭活血清干预后的海马神经元原
多模态视角下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应坚持以生为本,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英语词汇多模态学习的规律,发展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达到拓展学习范畴和加深知识深度的多模态教学目标。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多模态资源和方式的具体选择、应用以及利用多模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点。
在纪念"五四"运动96周年之际,第二季全国"最美青工"评选揭晓,山西省共有3名青工当选,均为省属企业一线青工。他们是: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杜儿坪矿三采区采煤工程师李茂林、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塔山煤矿工程师段宏飞、山西阳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热控车间计算机班技术员毕冠华。活动启动后,山西省国资委团委累计向共青团山西省委推荐青工近20人,同时,部分青工借助社会化渠道参选,最终共有8人
期刊
目的:观察鸡血藤总黄酮的抗抑郁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KM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鸡血藤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1、0.5、0.25g·kg-1),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连续给药12d,末次给药1h后记录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5mg·kg-1)、鸡血藤总黄酮高、低剂量组(1、0.25g·kg-1),每天随机给予两种不同的刺激,诱导慢性不可预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探索膳食摄入特征与代谢综合征的关联。方法:数据来自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和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两个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横断面调查。代谢综合征的诊断采用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方案第三次报告(NCEP-ATP-Ⅲ)标准。本研究选择18岁及以上人群,从四个部分分别探讨代谢综合征患病